课件编号2147729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1)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231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 cover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与成语,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寓言故事大意理解寓言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寓言大意,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文言文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能够复述和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寓言,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实词,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塞翁失马》的寓意并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课型】教读课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抢答有关“马”字的成语:展示课件,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 2、导入新课: 教学用语: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都是有关“马”字的成语,有关“马”的知识可真不少,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马”字的寓———《塞翁失马》(板书) 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 (请学生回答)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二、寓言简介 本文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后刘安因被告谋反而自杀。《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等思想,论理时常常引述古代神话、传说,因而保存了一部分珍贵的神话资料,内容丰富,文笔优美。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知识拓展:记录古代寓言故事的古籍 1、《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2、《庄子》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游刃有余、对牛弹琴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初读 教学用语: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2、下列加点字的音,你能读准吗? 塞(sàì)翁失马 塞 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父(fǔ)曰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将 其子好(hào)骑 好 此独以跛(bǒ)之故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 折 3、学生再读 方法: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学们朗读。让学生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师生共同评点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及,深不可测也。 4、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文言实词 结合课后练习题讲解 马无故亡( )而入胡 人皆吊( )之 其马将( )胡骏马而归 居( )数月 此何遽( )不为福乎 其子好(  )骑 死者十九(    ) 5、全班再次齐读寓言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