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实践:眼睛》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跨学科实践:眼睛”属于主题学习类跨学科实践活动课。本节内容更关注 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在做中学,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事实上,跨学科实 践始终贯穿本章内容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制作照相机的活动中,从“自制针孔照 相机”到“制作有透镜的照相机”,最后在本节升华到“做一个可变焦的照相机”,并将 这一“物化”成果用于“设计一个‘护眼行动’的宣传方案”。 (二)学情分析 近几年,青少年的近视率明显上升,但学生并不清楚形成近视的具体原因及 佩戴眼镜矫正的原理。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乐于动手,思维也处于发展的关 键期,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本节课是对凸透镜成像的巩固 与延伸。通过正常眼睛的成像原理,解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贴近学 生生活,唤起学生爱护眼睛的意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新课程理念。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特点是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实践性,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 习热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以观察、实验、 设计、制作等方式进行活动。 从生活走向物理,以课前调查问卷的形式导入新课,将七年级生物课中已经 学过的人眼结构与照相机成像过程进行类比,体现了跨学科思想。另外,正是从 生活中获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再次真正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利用水透镜可较好地模拟晶状体,再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人眼看远处和近 处物体”“近视眼成因及矫正”“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过程,前后衔接紧密, 层层递进。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通过对比自制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通过实 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设计“护眼行动”宣传方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 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创新思维。 【科学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获取证据并作出解释的能力。能对近视眼的影响 因素进行调查,并得出结论,最终交流、评估。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调查近视对生活、学习造成的影响,形成保护视力 的意识。通过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学会科学用眼。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任务式学习完成“护眼行动”的宣传方案。 (二)教学难点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共同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全班同学的近视情况(此 过程注意要保护同学的隐私)。 视力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导致近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们这节课就来 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自制照相机如何工作 回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并讲解自制照相机如何工作。 拍近处物体时,物距变 ,像距变 ,镜头向 移; 拍远处物体时,物距变 ,像距变 ,镜头向 移。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照相机模型,复习照相机成像原理,为接下来学习眼睛 的成像原理作铺垫,同时照相机成像原理又是眼睛成像原理类比的对象。 问题二:认识眼睛的主要结构 教师结合生物学科知识并利用眼球模型对各部分功能进行讲解。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瞳孔的作用是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 的光线量;晶状体是透明的,像凸透镜一样能折射光线;睫状肌内含平滑肌,可 调节晶状体曲度;玻璃体内透明胶状物质用来支撑眼球壁;视网膜含有很多对光 线敏感的细胞,能够感受光的刺激,再经过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从而产生视觉。 设计意图:结合生物学科知识,在跨学科实践中认识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作 用。 问题三:对比照相机与眼睛的成像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眼球好比一架 ,角膜、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o 教师提示:晶状体的焦距很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