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86167

【核心素养目标】5.5《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日期:2024-11-2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747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目标,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科
  • cover
《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物理知识的延续。学 生在已学习六个物态变化过程的基础上,以自然界的水为主线,通过分析 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对六个物态变化过程进行总结与归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与水相关的单学科概念,但对于像“如何利用水资源”等 问题缺乏整体的认识,在面临真实问题情境时,难以调用系统的知识进行解 决。 因此,学生需要借助跨学科实践形成更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解决真 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复习水的六种物态变化→寻找地球上的水→ 了 解地球上水的储量→地球上的水循环→云的形成→保护水资源→设计节水方案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科学思维】能发现日常生活中与环境和水资源有关的问题,并提出解 决方案。 【科学探究】能设计调查问卷或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有关水资源使用和 保护的数据。能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策略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 环境的意识,初步体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结合物态变化的知识,用科学简练的语言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与物态变 化有关的现象。 (二)教学难点 在面临生活中与环境和水资源相关的真实问题时,能够调用系统的知识 分析、解决真实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图片,复习水的六种物态变化。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我们周围都有哪些水 它们来自哪里 活动1:寻找地球上的水。 水可以来自大海,可以来自地下,也可以来自天空中的云……找一找, 在我们周围都有哪些水,它们来自哪里 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 地点 水的形态 来源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用观察者的眼光去发现和记录自然 界中存在的水。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探索活动,学生将与实际环境亲密 互动,真切地感受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多样性和广泛分布。 活动2:了解地球上水的储量。 以教科书上的数据为主,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于哪里以及 以何种形态进行存储。 河川、湖泊、沼泽等地表水约 为3.6×10 m 。河川水主要 来源于大气降水,是淡水资源 大气中,气态的水储量约 1.29×10 m , 是形成雨、 雪、雹等降水的来源。地球 上每年的降水量约2.3776× 水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之一, 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 %~ 80%,沙漠中仙人掌的含水量 问题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哪里有液态的水 哪里有固态的水 哪里有气态的水 什么情况下,水会 从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 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科书本环节的内容。 活动3: 观看教学视频和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上的水循 环 过程。 在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水在不同物态下的存在位 置,如液态的水在河流和湖泊中流淌,固态的冰在极地冰川中“沉睡 ”,气态的水蒸气在大气中飘荡。同时,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 题,鼓励学生思考水如何以及为何在这些物态之间进行转变,例如“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水从海洋蒸发成水蒸气,又是哪些条件促使水蒸气 在高空冷却后凝结成云, 最终形成降水回归大地”等。 设计意图: 这种基于图表和提问的创设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对 水循环各阶段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物态变化条件的深入思考,培 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活动4:了解云的相关知识。 云作为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不仅装点着天空的美丽,更是地球 上水循环不可或缺的一环。当水蒸气从地球表面升起,在温度相对 较低的高空中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这些水滴和冰晶聚集在一 起,就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