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地球—我们的家园》 课型 社会认知课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一、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责任意识 二、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年版)》责任意识核心素养中的第三学段“热爱并尊重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初步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智慧,萌发保护地球母亲的情感。 2.学到什么程度 根据课标要求,以责任意识为核心,在认知维度上提出了“说出”和“感悟”的要求。一是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萌发感恩与保护地球的情感;二是通过案例分析,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智慧,懂得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3.学生怎么学 围绕“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联我们能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或是利用高科技创造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人们居住的生存空间?之后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多角度的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离开地球,我们无法生存,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通过探究哈尼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型案例,并结合其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案例分析,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萌发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材分析 单元角度分析: 本单元围绕“共同的世界一地球环境”这一学习主题,设计了《地球一我们的家园》和《应对自然灾害》两课内容。 《地球—我们的家园》,先从地球作为人类的生存家园入手,让学生了解地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价值;然后,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不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带来的环境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后果;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的合作、现代科技及个体的力量等,都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力量。 地球作为人类生存的家园,不仅存在着因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存在着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带来的自然灾害问题。《应对自然灾害》先通过地图,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状况;然后,通过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表现及其带来的损失,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也是重要因素,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个人、社会和国家等层面了解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举措,体会中国人民不屈的抗灾精神。 课时角度分析: 本课有三个话题,分别为 “我们生存的家园”“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和“我们共同的责任”。 第一个话题“我们生存的家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萌发感恩与保护地球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智慧,懂得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第二个话题“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并意识到环境问题敲响了人类生存的警钟;二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认识到人类的不当行为是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进而认识到人类破坏自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第三个话题 “我们共同的责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巴黎协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都是保护地球环境的基本保障,懂得保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二是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和利用清洁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三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参与环保行动,提升环境意识。 本课的内容结构图如下: 学情分析 地球作为人类生存的家园,六年级学生对它并不陌生,对地球已有了初步的认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由“知”到“行”,还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进一步唤起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责任意识。在课前学情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