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 1.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 A.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B.发扬三民主义理论 C.扩大人民政治权利 D.营造专制的合法性 2.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 ) 开始时间 代议机关名称 1934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6年3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7年5月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1938年11月 陕甘宁边区下辖县(乡)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 1945年10月 代议机关名称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C.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 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3.辛亥革命后的短短几个月内,全国就出现各种政治党团200多个。在民国初年国会竞选中,各政党除了利用行政干涉外,还竞相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把持选举。1913年,过分相信合法的议会斗争功用的宋教仁遇刺身亡。由此可知,民国时期( ) A.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 B.精英政治阻碍了政治转型 C.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加剧 D.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 4.2023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审查报告,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这可用于说明我国( ) 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 归侨代表42名 妇女代表790名,占代表总数的26.54%,与上届相比提高1.64% 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的16.69%,提高了0.99%,其中有56名农民工代表 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34名,占代表总数的21.3%,提高了0.73% 党政领导干部代表969名,占代表总数的32.55%,降低了1.38% A. 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B.人民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C. 民主与法治建设协调并进 D. 基层群众自治的成果显著 5.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1911年10月16日),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的颁布意味着满清帝制最终结束 C.它是根据《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D.它与《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原则一致 6.1953年8月16日的《新华日报》详细报道了江苏省统计,1953年江苏全省69个县共有选民人,参加选举的有人,占选民总数的81.83%,共选出代表人。一些人说:“我们穿新衣,办新事,选出心上满意人”,此次选举体现了( ) A.社会主义民主的确立 B.法制建设深入人心 C.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D.践行人民民主原则 7.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 ) 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8.周恩来曾说:“‘三三制’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共产党不一定要在数量上占多数,而争取其他民主人士与我们合作……第二个特点就是要各方协商,一致协议。”“三三制”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影响是( ) A.开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雏形 B.体现中国共产党抗日政权的民主性 C.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 D.体现政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9.下图为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