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95186

2.2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视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2024)

日期:2024-10-2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8次 大小:915907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上册,人教,备课,高效,实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目标 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二)综合思维目标 1.为学生创设“用”的情景,让学生在“用”中学地图,在知识的构建中体验知识的价值。 (三)地理实践目标 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四)人地观念目标 通过将地形图中的地形类型与实际地形加以对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重点和难点 1.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三、教材设计思路 在学会阅读地图的基础上,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这节教材的设计思路和上一节相同,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一节讲述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学习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本节内容与上一节内容紧密联系,旨在共同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从学生能力上看,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想一想: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那就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 (承转)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 议一议:何帅同学地图上查了三清山的最高峰有1820米,但当他来到山脚下时,感觉并没有那么高,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这里就涉及两个高度标准:海拔和相对高度。 学生活动一:对比海拔和相对高度。 方法引导:阅读图2.9和课本P32。 问题引领: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三清山的最高峰1820米);相对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何帅所在位置和最高峰的垂直距离)。等高线上的数字就是海拔,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我们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 (承转)那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得来的呢? 学生活动二:探究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方法指引:读图2.10-2.13课本P32-34页文字。 问题引领:1.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 2.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吗? 3.等高线的疏密与山坡的陡缓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 4.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高;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相同;等高线是闭合曲线;等高线稀疏,坡缓;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不相交,但可重合。 练一练:读图2.13等高线地形图,在图中识别地形部位,描述地形特征。 1.识别图中①———表示的地形部位。 2.比较图中④和⑥的坡度差异。 (承转)山体总是连绵起伏的,呈现着不同的景观,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不同的地形部位。 学生活动三:探究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地形部位。 方法指引:读图2.10-2.13课本P32-34页文字。 问题引领:1.用手演示不同的地形部位。 活动准备:学生动手在手背上画等高线。具体步骤是先伸出自己的左手,握紧拳头,在手背上画等高线图。握紧拳头是立体的地形,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在收与放的切换。向手背上洒些水,观察水流的方向。 (教师在同学们做好演示之后,回到课件的顺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