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通过预习,大家分享一下预习的结果吧。 对本课进行预习后,你了解到了什么? 六年级 上册 青铜工艺之美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青铜器 (2)赏析青铜器 (3)欣赏青铜器上的花纹 (4)如何绘画青铜器及纹饰(示范) 难点:观察青铜器的照片,用线条把它的造型和纹饰画下来。 了解青铜器 学习目标1 思考:关于青铜器,你了解多少? (1)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商代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2)商周的青铜铸造: 青铜器的原料: 铜,锡,铅合金 (熔点低,硬度大) 青铜器的颜色: 青绿 (3) 青铜器 制造过程 3.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4.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5.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1. 塑成泥模。 2.用泥模制作浇注用的陶制范具。 (4) 青铜器有何用途 武器、食器、 酒器 、乐器、生产工具 食 器 酒 器 乐 器 兵 器 工 具 A B C D E C B A D E 赏析青铜器 学习目标2 (1)司母戊鼎(马槽鼎) 3.当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 青铜器。 2.司母戊鼎是从殷墟出土,是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1.高133.2厘米,口长110厘米, 宽78厘米,重875公斤 高58.3厘米,重4.5公斤 整体造型:别致奇特,整体器型和动物形象相结合,巧妙自然和谐得体。 发现于湖南省宁乡县 商 朝 (2)四羊方尊(商代) 毛公鼎 传陕西岐山出土,炊具,西周晚期,通高538 厘米,口径 479 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3)毛公鼎(西周) (4)莲鹤方壶(春秋) 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5)虎噬人卣(商代) 中国古代的青铜酒器。商代晚期。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县。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 共有两件,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后来都流入国外,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 (6)十五盏树形铜灯(战国) 战国灯具。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国王"错"墓出土,高82.9厘米,是战国时期出土的最高灯具。 整体造型犹如一棵大树,主干矗立在镂空夔龙纹底座上,由三只独首双身、口衔圆环的猛虎托起。四周伸出七节树枝,枝上托起15盏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每节树枝均可拆卸,榫口形状各自不同,便于安装,并可根据需要增减灯盏的数目。 (7)曾侯乙墓编钟(战国) 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的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8)象尊(商周时期) 象尊是商周时期一件造型、纹饰构成最具匠心的立体造型器物。 全器为象形,上扬的鼻为中空的流,流口是一组虎、鸟组合,鼻下有一蛇纹;象额有涡状蟠虺纹一对;耳正面为云雷纹,背饰凤纹;器表饰龙纹、兽面纹。缺盖,根据同类器推断,盖钮可能也为象。从器物的特征分析,这件尊是湖南醴陵市仙霞公社狮形山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欣赏青铜器上的花纹 学习目标3 (1)课本中的“青铜器上的纹饰” (2)其它青铜器上的纹饰 三角云纹 如何绘画青铜器及纹饰(示范) 学习目标4 观察青铜器的照片,用线条把它的造型和纹饰画下来。 学习活动 请同学们互评互赏,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创作想法。 评价 你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 你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1)了解青铜器 (2)赏析青铜器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