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无题 他是晚唐最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他与杜牧齐名,被誉为“小李杜”,他一生的运与愿违,被人排挤,“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也因哀婉的情调,含蓄的语风,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朦胧美的开创者,同学们,你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位诗人吗? 对,他就是李商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无题》,一起感受他浓烈细腻的感情和委婉幽深的诗风。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了解李商隐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情感,以及这首诗的主旨。 3、感受李商隐的诗歌特点: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年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作者简介 生活背景: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崩溃。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作者简介 生平遭遇: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可说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极为落寞凄凉的诗人。他九岁时,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难,他在家随堂叔学习。二十五岁时中进士,但此后却由于党争的原因,一生处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在为人做幕僚的生活中度过了坎坷的大半生,四十六岁时郁郁而死。 作者简介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题目解读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诗文阅读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cán jù bìn yín péng yīn 诗文研读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难①困难;难② :痛苦;东风:春风;残:凋零。 相见时困难,离别时也更加痛苦,又兼暮春时节,春风无力,百花凋零。 诗文研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与“思”谐音,暗喻相思之意。方:才;始:才;泪:暗喻相思之泪 春蚕只有到死的时候才会停止吐丝,蜡烛只有化成灰时才会没有了泪水。 诗文阅读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早晨。镜:名词作动词,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