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50073

2015-2016北京课改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第2课《听潮》(共45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11500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5-2016,PPT,45张,听潮,2课,北京
  • cover
课件45张PPT。导入新课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听过大海的潮声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鲁彦的散文《听潮》,来看大海听潮声吧!潮 由于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引起海水水面周期性的升降现象,称为潮汐。海面上涨,海水涌上海岸,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上后退叫落潮。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海水每昼夜都有两次涨落现象,白天海水涨的现象称“潮”,晚间海水上涨的现象称“汐”。潮涨潮落听 潮鲁彦1.??了解课文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2.?锻炼快速阅读并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方法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情感。重点:引导学生领略大海涨潮时的壮美景象和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视觉、幻觉、听觉之间转化,以听觉为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海潮壮美景观的写作手法。解题潮是什么?———海潮,就是大海的潮汐。?江浙一带最著名的海潮就是钱塘潮,每年会吸引成千上万的观潮者。一般来说,潮是用眼睛看的,可是本文的作者,却别出心裁地说———听潮”,那么我们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要突出的是哪一种感观感受呢?———听觉。?作者像作者简介鲁彦是现代作家。1901年出生,原名王返我,后改王忘我。亦名王衡,又叫王鲁彦,笔名鲁彦。浙江镇海县人。代表作《柚子》、《驴子和骡子》 。作品简介本文原载1934年9月1日《中学生》第47号,后收入《驴子和骡子》。据作者夫人覃英谈:“鲁彦是现实主义作家,他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心情来到四面环海的普陀山。作者面对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写作背景1928年,鲁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科搞世界语翻译。对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他十分不满。当济南发生一起惨案时,他如实地向世界作报道,触怒了国民党政府,被撤了职。后来,当局要他搞书报检查,他不干,于1929年夏跑到上海,先是失业,后是教书,并由此开始专业文艺创作。这一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鲁彦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心情来到那里,面对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于是写出《听潮的故事》这篇优秀的作品。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听潮,第二部分写听潮引出的故事如和尚崇洋媚外等,反映了世态炎凉。课文是原文的第一部分。窗棂 ( ) 汩汩( ) 深黯 ( ) 铙钹( ) 云汀 ( ) 罅隙( ) 芳醇 ( ) 拨剌( ) 慵懒 ( ) 溺爱( ) língàntīngchúnyōng nì làxiànáogǔ填图示导读:第一部分:(     )段第二部分:(     )段第三部分:(     )段  22听潮的时间,地点和潮来时的概况。写潮落,潮涨的情景。直抒胸臆:喜欢海,溺爱海潮的感情。文中写了海潮涨落的哪几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大海怎样不同情态的美?海潮退落(6-12)海潮初起(13-14)海潮高峰(15-17)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静态美动态美温柔静谧之美充满生气之美雄伟壮阔之美思考:1 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表达作者心情的一个词语是谁?2 第四自然段从那些角度写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试作品析。欣幸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对海浪冲击岩石而溅起的飞沫作连比,写出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用“冲”、“粘”、“润湿”三个动词形象地写出潮来时的动作,突出了其气势宏大、湿润的特点,准确得体。?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朗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品读分析。海睡图俯视:平视: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