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看老虎不同待遇,讨论人地关系思想: 1、远古时期,古人类惧怕老虎 2、古代武松打死老虎被称为英雄 3、现代“武松”打死老虎,要被判刑 4、设立自然保护区,给老虎建立家园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采集-狩猎社会 人与自然原始平衡 农业社会 朴素的人地思想 工业社会 人地矛盾激化 和谐论出现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 生态、低碳、绿色、循环、可持续 1)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 ①大坝挡住了鲑鱼溯河洄游的通道,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 ②减少河口泥沙,改变河口生态环境,使大量生物失去了栖息地 ③该地区纳入入国家电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 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 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转变为人地协调的观点,积极谋求人地和谐。 活动 P128-129 1、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条件 基础 目的 2、原则 01 02 03 公平性原则 是指本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持续性原则 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共同性原则 是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发展的总目标,需要各国积极参与,采取全球共同的决策和行动 1)转变发展观念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把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传统发展模式: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 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①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耗粗放型) 清洁生产、文明消费(高效集约型) 资源节约型社会 世界上60%的地区淡水资源不足,40个国家严重缺水 原因: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生产(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大 浪费、污染严重 措施: 空间不均:跨流域调水 时间不均:修建水库 工农业推广节水技术 治理污染 海水淡化 合理开采地下水 ②环境污染的治理 滇池水华现象 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生态保护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过度开采地下水,诱发地表塌陷、沿海海水入侵 措施:回灌地下水 三、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1)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你是怎样理解的? 2)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 3)议一议,国家为何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