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03356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 第一节 电压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164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科版,物理,九年级,一册,第十五,一节
  • cover
课 题 电压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知道电流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用具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5min)〖师〗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与电压有关吗? 观察图中的灯泡?它的的发光需要电压。那么电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概念。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电压(15min) 【实验1】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使电路中的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电路中才会有电流。 看来,电源的两极间存在着某种“力量”,迫使整个电路中的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我们就把电源两极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电压”。 1.【概念】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就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的形成与水压的形成很相似,下面我们看一下【视频1】水压的作用。 [想想做做][师]改变电路中接入的电池的多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灯泡的亮度相同吗? 看来,电压也是有大小的,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 2.电压的符号是“U” 3.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为“伏”,单位符号是“V”.电压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V=103 V 1mV=10-3 V 1μV=10-6 V 创设情境,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归纳出电压的作用和电源的作用。 不相同 学生回答 学生自学教材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电压 概念: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符号为U。单位:伏特,符号为V 常用单位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V=103 V 1mV=10-3 V 1μV=10-6 V 教学反思 本课的核心在于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出理解电压的概念,由于电压的概念比较抽象,运用录像的手段将水压类比电压,既可以减小课堂时间,又对学生理解电压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效果较好。 将这水流和电流做一个对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好奇行,学生的兴趣会提高,通过对比记忆也高得牢。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