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1504777
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226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第三
,
单元
,
核舟记
,
教学设计
,
-2023-2024
,
学年
《核舟记》魏学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核舟记》是明代散文家魏学洢所著的一篇介绍微雕艺术的文章。这篇文章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明代微雕艺术家王叔远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以下是对《核舟记》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的详细阐述: 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预习,疏通文章大意,积累常见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初步认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 1. 疏通文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重点词句,积累文言字词,培养语感。 2. 把握说明顺序: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3. 品鉴人物形象:通过细节描写的笔法,理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理解王叔远雕刻核舟的艺术追求和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 教学难点 1. 理解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乐趣: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应对不同情境下的知识问题,理解文意,体悟“灵怪”。 2. 完整了解雕刻艺术的构思: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理解雕刻艺术的构思。 3. 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简洁性、准确性与生动性融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发现法、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品读法:通过品读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艺术魅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等辅助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通过上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舟记》这篇文章,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核舟记》是明代魏学洢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明代微雕艺术家王叔远的高超技艺。以下是《核舟记》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创设:展示一些微雕艺术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魏学洢和明代微雕艺术的背景。 3.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什么是核舟?它与我们平时所见的船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字词解析: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如“核”“舟”“罔不”等。 3. 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深入探究(20分钟) 1. 细节分析: -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力和表达力。 - 讨论核舟上的人物、景物等细节,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等,让学生理解微雕艺术的精细和复杂。 2. 艺术手法: -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微雕艺术的精细和生动表现出来。 - 讨论作者在描绘核舟时运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舟如一叶”等。 3. 文化背景: - 探讨文中提到的“苏子”即苏轼,以及他与赤壁的关联,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雅趣和文化背景。 - 讨论微雕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四、情感体验(10分钟) 1.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5课故乡(学生版+解析)(2024-11-26)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学生版+解析)(2024-11-26)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3课湖心亭看雪(学生版+解析)(2024-11-26)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7课孤独之旅(学生版+解析)(2024-11-26)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4课诗词三首(学生版+解析)(2024-11-2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