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螃蟹歌》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螃蟹歌》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四川民歌。这首歌曲采用四二拍、微调式,由上下两个乐句巧妙构成。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活泼欢快,充分体现了四川民歌的特色。歌词运用了生动有趣的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螃蟹的独特形态。歌曲使用四川方言演唱,为音乐增添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音乐魅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对音乐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他们天性活泼,喜欢生动有趣的歌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容易被有趣的歌词和旋律吸引。然而,对于方言和民歌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班级里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可能已经接触过类似的民歌,而有些孩子可能是第一次听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感受《螃蟹歌》欢快活泼的节奏和旋律特点。通过反复聆听和模仿,培养学生对民歌独特韵味的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指导学生学会用四川方言正确演唱歌曲,体会其独特的语言魅力。鼓励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表情和动作,更好地表达歌曲内容。 创意实践: 引导学生尝试用简单动作表现螃蟹的特点,增强对歌词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文化理解: 帮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特色,培养对地方音乐文化的兴趣。通过学习《螃蟹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用四川方言正确演唱。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独特韵味,并通过演唱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四川方言演唱,表现歌曲的地方特色。帮助学生克服方言发音的困难,同时理解歌词中的地方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听唱法:通过反复聆听原唱,培养学生对歌曲的感知能力。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方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参考。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歌词内容和音乐特点,加深理解。 表演法:鼓励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螃蟹歌》音频、乐谱、螃蟹图片或模型、简单的节奏乐器(如三角铁、手鼓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螃蟹吗?"(等待学生回答) "真棒!那你们知道螃蟹是怎么走路的吗?"(鼓励学生用动作示范) "哇,大家表现得太有趣了!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首特别的歌,它就是描写螃蟹的《螃蟹歌》。这首歌来自四川,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歌里是怎么形容螃蟹的。" 环节二:讲授新课 感知 播放《螃蟹歌》原唱版本,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 音乐结束后,教师温和地问:"小朋友们,这首歌给你们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有趣的词语?" (学生可能会回答:有趣、好笑、听不懂等) 教师:"没关系,这首歌用的是四川话,我们慢慢来学。现在我们再听一遍,看看能不能听出歌里是怎么形容螃蟹的。" 探究 教师介绍歌曲背景:"《螃蟹歌》是四川的一首民歌,用当地的方言唱的。民歌就像是老爷爷老奶奶们传下来的歌谣,里面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 分析歌词内容: "我们一起来看看歌词。'蟹哥蟹哥好耍耍',这里的'耍耍'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理解:玩耍、有趣的样子) "还有'呷不得',在四川话里是什么意思?"(解释:吃不到)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 "我们一起拍拍手,感受一下这首歌的节奏。"(教师带领学生拍手,体会四二拍的节奏) 示范 教师示范演唱,重点展示四川方言的发音特点。 "现在老师来唱一遍,大家仔细听听四川话是怎么发音的。" 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我们一句一句地学,跟着老师一起来。'蟹哥蟹哥好耍耍',来,大家试试。" 鼓励学生用动作表现螃蟹的特点。 "唱到'横行霸道'时,我们可以学螃蟹横着走。大家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