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滑动变阻器》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滑动变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延伸和实际应用,又是欧姆定律学习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在电学实验和无线电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学好变阻器,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二、 学情分析 1、学生知道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2、对结构、操作都比较复杂的仪器,学生不容易掌握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理解其原理,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电阻丝从长短、粗细、材料等方面进行改装自主创造设计,感知创造设计的一般方法,体会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通过自主探究滑动变阻器连接方法的实验,体验并总结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方法和规律。 通过连续改变电流的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整节课通过老师有序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与科学的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的意识。 四、 重点难点 本节说课的重点是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是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构造。 五、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设计滑动变阻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材又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所以,本人力图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完成这个设计,让他们初步到“创新”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 六、 实验器材 电源、铜丝、铁丝、镍铬合金丝、导线、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 七、 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促发思维 具体做法是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台灯光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收音机音量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 2.教师设疑,灯泡亮暗的变化是由何引起。 3.教师设疑,电流的变化可以由哪些因素引起? 4.请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实现灯泡亮度的改变。 1.请学生回答所看到的现象。 2.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得出这里电流的变化而引起 3.电压、电阻的变化 4.动手实验 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知道物理就在身边。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建立一定的感性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探究滑动变阻器原理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层层探索 突破难点 1.教师提问: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个方案最便捷。 2.教师设疑,虽然这个方法最方便、有效,但是还是离实用有些距离,再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设计的电路图进行改进如何增大阻值变化范围? 长度太长,操作也很不方便。 绕线太密,又该如何? (多媒体动画展示滑动变阻器结构)再添上接线柱、支架、金属杆、滑片。我们的滑动变阻器就制作完成了。展示实物。 教师总结指出,这就是滑动变阻器,并给出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投影结构示意图和元件符号。 1.学生小组发言,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改变灯泡亮度的 2.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对比,得出改变导体电阻最方便、实用的方法是:改变导体的长度 3.学生提出,应该增加电阻的变化范围。 学生提出应增加电阻丝的长度 把它绕在某个物体上。 电阻线上涂绝缘漆,并且把与夹子接触处的绝缘漆刮去。 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把知识转化成技术的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电阻丝从长短、粗细、材料等方面进行改装,自主创造设计,感知创造设计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体会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