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12784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期:2025-01-2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5905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社会主义,必修,统编,政治,高中,格式
  • cover
2024学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政治 (科目)“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课题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材 来源 统编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 主备人 授课 教师 班级 授课 时间 研讨成员 备课组长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 分析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教材 分析 本课是全书承上启下的连接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深入理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帮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学情 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深人理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帮助学生懂得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叙写 学习 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从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坚定得认同中国的今天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伟大成就,自觉认同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救中国。 科学精神:通过辨析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依据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决定和政策。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了解时政新闻的习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进程、自觉参与公共事务的公共参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评价任务 1.通过情境探究,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理解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也明确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通过对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认识,感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同学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历史意义,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含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估要点 情境导入 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的历史逻辑 情境探究一 情境一: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的是一个经历100多年战乱、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工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国民经济几近崩溃。 议学问题1:中国当时处境如何?应该何去何从? 议学问题2:观看视频并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总结归纳: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有底气)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有经验)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有援助)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对中国历史发展:(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