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是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课,是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一课,是处于单元过渡的重要位置,也是中国历史从唐末五代分裂割据到两宋局部稳定的重要过渡时期,第一课起到开端的作用,为后面三课进行铺垫。此课的学习有助于理解后来辽宋夏金的并立。 (发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主要分为北宋的建立与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需要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具体措施 (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主要讲述的是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和僵化体制产生的内忧与外患,看似稳定的统治中蕴含着政治危机。 (变局)“王安石变法”,这一节讲述了面对内忧外患北宋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重点了解其失败的原因。 (苟延)“南宋的偏安”,北宋的统治在外族的冲击下全面崩盘后,南宋小朝廷蜗居于南方。 这四个部分从线索上来说从北宋的初期经过一系列中央集权的加强达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结束分裂,君权加强,政权稳定,但是在其统治中存在着内政上的暗涌与外交上威胁,导致靖难之役后北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堂课将从其发展-危机-变局-苟延的逻辑顺序进行讲课,让学生能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去理解北宋的由盛转衰的过程与原因。 2.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对宋朝的历史有了初步的历史认知,可以在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的联系中让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中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理解。 (2)高中学生有着较高的人文素养、活跃的学习思维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在授课过程中加以利用,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认识到高中课本知识较为繁杂,概念性理解较多,知识体系较为抽象的客观原因,在授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实际的听课效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关两宋的基本史实,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运用唯物史观有关理论,正确评价宋代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培养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梳理北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原因与措施,增强时空观念。通过解读地图等方式,认识北宋面临的内忧外患,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两宋历史的学习和对岳飞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忧患意识,孕育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难点: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 教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视频和图片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课本等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分组讨论法:针对课堂难点重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学法:史料分析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30-35分钟) (一)新课导入(2-3分钟) 问题导入:宋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引出强弱之辩) 繁荣的经济 发达的贸易 悲愤的士人 皇帝的集权 不安的边境 (二)讲授新课 1.“看”:时空纵横,乾坤渐朗(5-7分钟) 从宋朝存续时间和政权相对关系看宋朝“强”和“弱” (让学生翻看课本,寻找宋朝的重大时间节点,画出自己的时间坐标和空间位置的相对关系图,并在书上标出关键词) 2 2.“观”政治军事,强弱来辩(视频1分钟,梳理1-2分钟,填表格4-5分钟,地图1分钟) (1)北宋的建立:960开封(借图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