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16752

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1.3 运动的快慢 教案 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11-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259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物理,人教,2024,八年级,上册,运动
  • cover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控制变量法 2.科学、规范地学习“速度”的概念。 (1)速度的引入 (2)速度公式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4.认识平均速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难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运动会是同学们接触最多的,特别是学校的运动会就在我们身边,正像教科书中“问题”所说的,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两种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不同,但判断结果是一样的。那么,他们都是怎样判断的,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 观众是看谁跑在前面,即谁运动的路程(长度———物理量)长,这里面实际上隐含着一个物理量的大小的变化,即此时所有运动员跑的时间(物理量)是相等的。 裁判员是运动员跑到终点通过按动秒表计时来比较的,谁运动的时间(物理量)短,谁跑得快,这里裁判员记录时,每一个运动员跑的路程(长度)是相同的。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①时间相同时,比较经过的路程(长度),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②路程相同时,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2)控制变量法 这两种比较方法中,我们都是控制一个(物理)量大小不变(实际上是比较时这个物理量大小相等),比较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2. 新课讲解(25分钟)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法外,还有教科书中“想想议议”的情况,也就是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我们怎么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分析,按照方法一的方法,让“想想议议”中甲同学的运动时间和乙同学的运动时间相同,看他们谁通过的路程长,但这样计算甲同学8s通过的路程比较麻烦,如果我们把两人的时间都设置为“1s”,这样就比较简单,甲、乙同学“1s”通过的路程就可以用小学的算术法计算,即“100÷15”和“50÷8”得出的值,谁大谁运动得快。 (1)速度的引入 上面的计算在初中代数里我们用“比值”来表示,在物理学上,把这样的比值: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也就是说“速度”也是一个物理量,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题外话:教科书右边给出了物理量中常用的一种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希望同学们要了解,后面还有一些物理量也是这样定义的。 思考:为什么不用第二种方法来引入速度? 因为这样的比值是比值越小运动越快,不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所以不采用这种比值的方法。 (2)速度公式 上面的“1s”我们把它又称为“单位时间”,所以速度的就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速度=路程/时间。 我们前面说过,一个物理量的单位除了有一个中文名字外,还有一个外文名字,同样,一个物理量也是如此,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的中文名字,它的外文名字我们用“v”表示,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则速度的公式为 v=s/t 题外话:这里我们会发现,物理量都是用外文的斜体表示的,这是因为有的物理量的单位和另一个物理量的表示是同一个外文字母,为了区别它们,所有规定物理量的外文都有斜体表示。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虽然在自然界中很少出现这种运动形式,但它是研究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 ②判断是否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有两个:直线;速度不变。 ③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不变。因此不能根据公式v=s/t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但此时运动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成正比。 (4)认识平均速度 为什么要引入“平均速度”这一概念? 自然界中的匀速直线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