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咏梅》 学习目标 1.感受词人形象,了解词的创作背景。 2.理解词的大意,把握词的表现手法。 3.赏析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雪欺压,花开得愈加精神。它浸染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骨气,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几千年来,梅花用它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鼓励了代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陆游《梅花绝句》(其一)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导入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词人。一生力主抗金,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罢官,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创作力非常旺盛,《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词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作者介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牌名 题目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的开放,无人问津。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独自忧愁感伤,不料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任凭百花妒忌排斥却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缕缕清香。 理解词意 赏析上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驿外:荒僻,冷清之地。 无主:无人照管,无人欣赏。 遭受,承受。 请同学们找出上片中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给人怎样的感受? 驿外 断桥 黄昏 风雨 荒凉、破败 惆怅、萧瑟 凄凉、惨淡 处境之难 无人赏识之悲 意象 感受 烘托 “愁”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苦:拼尽,尽力 一任:任凭 碾:轧烂,压碎 群芳:群花,这里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赏析下片 孤高傲世,高洁自守 身处逆境,坚贞自信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的梅花,孤高傲世,高洁自守,身处逆境,却坚贞自信。词人只是在赞颂梅花吗?当然不是,他更是在写自己!词人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坚贞,这是怎样的写法呢? 托物言志 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梅花的不幸遭遇是词人相同境遇的缩影,梅花的品格更是作者坚贞不屈人格的写照。那么,是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陆游的铮铮铁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陆游的世界。 走进陆游 少年 陆游的少年时期是金兵大举进攻南宋的战乱年代,百姓生活困苦,南宋政权软弱无能。因此,他从小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爱国壮志。 仕途 他不仅面对卖国求荣的投降派,还面对苟且偏安的昏庸帝王,不得不发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浩然长叹。 晚年 他虽身在乡村,但却时刻记挂着国家的存亡安危,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愿,爱国热情不灭。 陆游一生虽然坎坷,但拥有着绝不媚俗的坚贞;他的一生,虽然屡遭迫害,但秉持着不畏谗毁,不同流合污的傲骨;他的一生,虽然凄凉惨淡,但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陆游,铮铮铁骨中无不彰显着对国家的挚爱,他崇高的品格更是影响了世世代代的无数后人。 《卜算子·咏梅》词人托物言志,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高洁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炽热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他所写的梅花正是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