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27133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精品讲义12.2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日期:2025-05-1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9830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同步,凝固,解析,原卷版,练习,熔化
  • cover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课时12.2 熔化与凝固 ( 素养目标 ) 物理观念 1.概念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规律 (1)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2)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 科学思维 1.为了能更准确观察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在实验过程中采用“水浴法”加热。 2. 在探究出物质的熔化特点后,用逆向思维得到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和规律。 科学探究 在探究物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时,采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 象归纳出相关物理规律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之间关系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题型汇总:探究物质熔化的特点及规律、探究物质凝固的特点及规律、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条件。 ( 知识梳理 )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内部的原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非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无规则。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1) 晶体:各种金属、水晶、砖石、海波、冰 (2)非晶体:玻璃、沥青、石蜡、塑料、松香 3.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3)非晶体熔化时由硬逐渐变软,最后变成液体;晶体没有变软的过程,而是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 熔化与熔点 熔化(melting):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个过程,完成这样的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熔化条件:到达熔点,持续吸热。 熔化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探究物体熔化特点(水浴加热法) 注意事项:装置自下向上组装;冰要压为碎冰;用酒精灯的外焰;温度计要插入碎冰的内部,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温度计读数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泡在被测物质中读数;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为了防止水沸腾过于厉害,在烧杯中可以适当加入碎瓷片;为了便于读数,要缓缓加热;每半分钟或者1分钟记录一次。 以冰为例: 冰的熔化记录表 时间t(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T(°C) -15 -10 -5 0 0 0 0 5 10 物质熔点的应用: 不同物质的熔点一般不同,人们根据在生产生活中的需要选用不同熔点的材料。 (1)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因为钨的熔点高,不易熔化。 (2)电路焊接材料用锡制成,因为锡的熔点低,很容易熔化。 (3)两种以上的晶体混合形成新的固体,新的固体的熔点比熔点最低的那种组成晶体的熔点还要低。 6. 熔化与吸热(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1)微观解释:分子动理论指出———温度升高,固体分子震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分子力变弱,部分分子就能够自由游动,呈现“流动性”(开始熔化),继续加热,越来越多的分子能够自由游动(达到熔融状态),外观上表现为液态。 (2)晶体熔化过程中,外界的加热用于克服分子力作用,增大分子间距离(转化为分子势能),温度不会升高。 (3)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越高熔化就越快。 冰与凝固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温度值 3. 实验:液态铁在冷水中冷却———观察放热过程 用酒精灯加热铁至液态———迅速放入适量冷水中———看到冷水在沸腾(液态铁同时也变成了固态的铁)———说明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4. 凝固曲线的理解 ( 考点突破 ) 考点一 熔化凝固的 温度--时间 图像 小明用电冰箱制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一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如图的几幅图中,哪一个图可以表示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曲线( ) 【解析】水是晶体,放入冰箱后变成冰,是凝固的过程,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图像应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A是晶体的熔化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