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28493

第三单元 中国音乐的历史进程学习项目一 中国音乐考古博物馆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2-2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3329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三,中国,格式,教学设计,博物馆,考古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单元 中国音乐的历史进程 学习项目一 中国音乐考古博物馆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鼓的历史演变过程,知道鼓在中国古代所起的作用。 2.通过小组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3.结合音乐发展线索探寻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各个侧面,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古代音乐。 4.欣赏《楚商》,学唱《阳关三叠》,体会中国古代音乐韵味。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分组探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并进行总结。 教学难点 完整演唱《阳关三叠》第一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情境架构, 组内讨论 (8分钟) 1.情境架构 创设“中国音乐考古博物馆”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设计、讲解博物馆中“八音相合”“远古回响”“千年乐歌”“雅韵新声”四个专题馆的内容。 2.小组合作,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确定本组展示的内容。 (1)小组一(“八音相合”专题馆),介绍音乐作品《楚商》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中国古代乐器的八音分类法。 (2)小组二(“远古回响”专题馆),以教材中“鼓的演变”为基础,展示本组制作的鼓的演变图,总结鼓的特点及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价值。 (3)小组三(“千年乐歌”专题馆),探讨中国古人记录音乐的方式、方法,梳理中国古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调式和音阶。 (4)小组四(“雅韵新声”专题馆),介绍歌曲《阳关三叠》中的一叠,体会中国古代琴歌的韵味,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音乐。 成果展示 (20分钟) 1.小组一(“八音相合”专题馆) (1)播放《楚商》片段,介绍作品的背景和意义。以编钟为例,简要讲述曾侯乙编钟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重大意义。 (2)介绍“八音”分类法。以搜集到的图片、文字或课前绘制的手抄报来展示中国古代乐器,讲述中国古代乐器的多样性和成熟度。 (3)教师简要评价和总结小组的展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中国古代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中的地位。 2.小组二(“远古回响”专题馆) (1)介绍中国古代鼓的应用场景(祭祀、庆典、战争等),总结中国古代音乐多功能的文化价值。 (2)分别介绍新石器时代、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鼓,展示鼓的演变图,从乐器的演变角度总结中国古代音乐文明的发展。 (3)教师简要评价和总结小组的发言,引导学生重点关注鼓的发展所展现出的音乐文化和精神生活。 3.小组三(“千年乐歌”专题馆) (1)介绍不同时期的古代音乐记谱法(工尺谱、减字谱)。 (2)以歌曲《阳关三叠》第一叠为例,介绍中国五声调式及音阶,讲述“黄帝造鼓”“高山流水觅知音”“朱载堉和十二平均律”等古代音乐故事,探寻中国古代音乐文明的各个侧面。 (3)教师简要评价和总结小组的发言,引导学生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脉络。 4.小组四(“雅韵新声”专题馆) (1)播放歌曲《阳关三叠》第一叠,简单介绍歌曲的内容、情感表达和相关音乐要素。 (2)组内同学带领全班同学参与歌词配乐朗诵、歌词场景表演,共同探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3)教师简要评价和总结本小组的发言,引导学生关注古代琴歌的韵味,以及古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唱歌曲 (15分钟) 1.学唱高声部 (1)随钢琴伴奏,视唱高声部歌谱,注意轻声、慢速,准确演唱每个音,时值演唱饱满。 (2)填词演唱,注意咬字吐字,声音连贯流畅,品味句尾的韵味,唱出一唱三叹的感觉;注意八度大跳、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准确演唱。 2.学唱低声部 (1)随钢琴伴奏,视唱低声部歌谱,注意轻声、慢速,以及演唱同音旋律时声音要连贯饱满。 (2)填词演唱,注意气息的支持和力度的把控。 3.合唱《阳关三叠》第一叠 (1)聆听合唱《阳关三叠》第一叠,品味琴歌的韵味,感受合唱中声部的均衡,以及力度、速度的变化。 (2)分声部合唱歌曲,注意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