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31212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件 (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54761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学期
  • cover
(课件网) 及时练:黄河中下游文化遗址中出现最晚的是? 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邦国林立“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分化比较明显(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知识再现 一、文化遗址: 距今7000-5000年前: 黄河流域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姜寨遗址): 典型器物:彩绘陶器;主要栽培作物:粟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5000年 黄河流域: 龙山文化(邦国林立,有些邦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陶寺遗址):黑陶 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玉器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精美的玉器和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私有制已产生,阶级分化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 文明起源的特点?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源远流长 都是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左右 (月考题再现) 1. 据考古发现,在姜寨遗址中,小房子占绝对多数,屋内既有成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又有火塘、炊具等生活用具,表明他们独立消费。北首岭、大地湾等遗址也发现类似情况。据此判断,这些遗址属于() A. 旧石器时代 B. 原始人群时期 C. 新石器时代 D. 国家形成时期 农业定居生活 出现早期农业和手工业 C 新石器时代特征:用磨制石器;大量使用陶器(手工业);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读) 1.有学者说:“在陶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彩陶龙盘,其中‘龙’正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陶寺也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的玉琮被认为是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元素。而常施彩绘的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簋等陶器还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 A.早于世界其他文明 B.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C.起源于夏商周时期 D.出现了玉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B 3.后载木嘎遗址位于吉林大安市红岗子乡水合村西北约2公里的一处沙岗上,考古发掘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慕彝26座,其中5座伴有随葬器物。以M092葛卿出土的遗物最为丰富。由此可见当时该地( ) A.阶级矛盾对立较为突出 B.殡葬文化已经形成体系 C.已有一定程度社会分化 D.成为东北地区文明起源 C 有随葬品,并且随葬品多少不一说明已出现财产私有:贫富分化 4.传说在虞舜之时,禹作司空、契作司徒、弃作后稷、夔作乐官、龙作纳言。他们既在部落联盟中各司其职,又是各自氏族的首领,如禹、契、弃分别来自夏、商、周族。这反映了(  ) A.夏商周三代政权曾经短暂并存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部族因素与官职结构混融不分 D.宗法制度渐趋成形 C 8.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C 6.据题下表信息可知,当时两地深圳、台湾地区出土新石器时代文物(   A.过着群居生活 B.存在必然的联系 C.农业生产发达 D.陶艺具有相似性 D 中华文明起源 玉琮是中国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琮有的雕刻着神人兽面纹(如下图)良渚文化遗址的玉琮及神人兽面纹可用于说明( ) A中华文明起源 B文字符号的成熟 C宗法制度的确立 D奴隶制国家产生 A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按血缘划分人民 早期国家的特点:见知识清单9(读背)政治:奴隶主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制 知识再现 早期国家 (按血缘划分人民) 夏朝 建立时间: BC2070-1600 建立者: 禹 政治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聚族而居;对夏部族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间接统治 都城 阳城 商朝 建立时间 BC1600-1046 建立者 汤 都城 殷 制度 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王機地区,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 经济 农业:井田制;手工业:青铜铸造 文化 甲骨文,成熟文字;占卜;干支纪日 西周 时间 BC1046-771 建立者 周武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