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38455

6.3防灾减灾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日期:2025-04-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14189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必修,2019,人教,地理,2024-2025
  • cover
6.3防灾减灾 练习 一、单选题 2024年4月3日上午7时58分,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福建、浙江等多地震感明显,有的网友表示通过手机地震预警应用功能提前10多秒收到地震预警,有的则是电视提醒还有70多秒地震波到达。目前多款国产手机已内置该功能,例如华为手机具体开通方法: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B.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2.地震预警应用程序可向手机、应急广播和专用接收终端等发出预警预报,说明( ) ①人类已可预报地震②地震波比电波传播慢③地震的破坏程度大④地震波传播速度有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家住10楼的小王收到12秒的地震预警后,地震逃生的做法正确的是( ) A.迅速乘坐电梯下楼 B.走楼梯下楼 C.就近择坚固角落躲避 D.打电话报警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所示的建筑工程,主要是用来( ) A.实施小流域开发 B.蓄水—灌溉—防洪等 C.拦沙—泄水—防治泥石流 D.固坡—护山—防治山体滑坡 5.建设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属于工程性防御的( ) A.改变地表环境 B.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C.改变财物等的特征,提高抗灾性能 D.以上都不符合 2018年6月的一个周末,有20多名“驴友”通过网络自发组织,去邻近的浙江一山区探险旅行。傍晚他们就在山沟一个水道弯曲处的平地上搭上帐篷扎营过夜。夜里突发山洪,一名女性“驴友”在这次山洪中死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造成这个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7.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增大。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其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也越发突出。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RS确定地震震级 B.BDS确定震源深度 C.GIS获取救灾帐篷分布信息 D.GIS确定灾后重建选址 9.地质灾害发生时,灾区民众选择的自救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地震时寻找三角空间躲避 B.滑坡时向滑坡体下方逃离 C.泥石流时躲在大石头后面 D.崩塌时向两侧稳定区逃离 我国自然灾害频次多、范围广、强度大,为防御自然灾害,我们要采取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两种措施,抓好落实和相互配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灾害防御措施中,属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B.“三北”防护林建设 C.加固防洪大堤 D.修建水库,蓄水防旱 11.下列哪一措施能起到改变地表环境,减轻灾害强度的作用( ) A.加固房屋,提高抗震度 B.修建防洪大堤 C.植树造林 D.修建格栅坝 2018年10月11日,金沙江流经的川藏交界江达县波罗乡波公村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13日中午,四川省民政厅接到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向四川紧急调拨救灾物资调令后,迅即安排四川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装运3000顶帐篷、1万件棉大衣、2万床棉被发往金沙江山体滑坡堰塞湖灾害区域。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2.这次救灾物资调出额最近的基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救援这次地质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