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39417

19 父爱之舟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件+ 音频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51次 大小:132290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爱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件,音频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五年级上册19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课题 19 父爱之舟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情分析 《父爱之舟》是一篇怀念故乡生活、赞美伟大父爱的纪实性散文,作者吴冠中写了他艰难求学的过程中父亲给予他的无私的爱。这篇回忆性散文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情,文章内容感人,读之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核心素养 目标 1. 认识“茧、栈”等 14 个生字,会写“屑”等 13 个生字,联系语境、视频图片资料、生活经验等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运用第二单元“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快速浏览,建构画面,梳理出课文描写的场景。 3. 聚焦最难忘的场景,联系生活,感受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并能从中总结出学习方法。 重难点 梳理课文描写的场景,感受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爱和作者对父亲的理解,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1.(出示一组彩墨画)同学们,请同学们仔细欣赏,看看大家有什么感觉? 你真有一双慧眼,是啊,这一组彩墨画都有小船,落款均为吴冠中。这些不同风格的小船都出自著名画家吴冠中之手。吴冠中一生画过无数只船。船,在他的生命中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预习,你对吴冠中还有哪些了解呢? 3学生汇报作者资料,相机点拨。 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4看来同学们课前功课做得很足,吴冠中是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作品《父爱之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把不理解的字词标上记号。 2.认读词语。 恍恍惚惚 客栈 高跷 出嫁 冤枉 嘲笑 枕边 缴学费 蚕茧 煮饭 报考 启迪 偏僻 纸屑 (1)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情况。(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2)重点指导:“栈”不读jiàn,应读zhàn;“缴”不要读成jiāo,应读jiǎo;“嘲笑”的“嘲”不能读成cáo,应读cháo;“跷”读qiāo;“茧”读jiǎn ;“屑”不要读成xiāo;“冤枉”的“枉”,“枇杷”的“杷”应读成轻声。 3指导书写生字,学生练写,鼓励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练习完后进行评价。 ①糖:注意“唐”撇的穿插避让。 ②枕:注意右半部分撇的穿插避让。 ③考:注意撇是长撇,最后不要多写一横。 ④煮:注意撇是长撇。 4检查初读情况:抽读、轮读,多种形式读,互相纠正,及时评价。 5.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 生:时间顺序。生:倒叙。 小结:开头写“我”刚从梦中醒来;中间具体写父爱的点点滴滴;结尾再次写梦醒,照应开头。 默读课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的梦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第二单元学到的速读方法快速浏览,找一找。(板书:梦回) 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2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场景? 试着用小标题概括这7个不同的场景,并在相对应的段落旁作批注。出示思维导图 三、品读感悟,体会父爱人们都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这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这七个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文中哪个场景最打动你?在旁边批注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 (1)交流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文: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①读:齐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这写的是什么场景? 生:父母半夜添桑叶,父亲给“我”买枇杷 ②画:边读边圈出文中体现父亲特点的词句,重点读一读。 ③议:同学之间议一议:你从文中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读出了父母的艰辛和劳累,读出了父亲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