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 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感知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重点) 2.学习从各个角度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重点) 3.尝试使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写景。(难点) 导入新课 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篆体字,有谁认识吗? 这个字是“春” 上面的“艸”是绿草丛生 中间的“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 下面的“日”是暖阳。 三部分合起来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 理解了篆体“春”字的构成,再提到这个字你会有什么感受?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到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韩愈写下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写下了《江南春》;宋代诗人朱熹写下了《春日》;清代高鼎写下了《村居》……这些诗歌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 今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探究新知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1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知识链接 对朱自清其人其文的评价 郁达夫:“朱自清虽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林非:“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辞藻。” 生难字词 2 (1)字音 笠( ) 捉迷藏( ) 酝酿( ) 应和( ) 窠巢( ) 黄晕( ) 抖擞( ) 披着蓑( ) 喉咙( ) 嘹亮( ) 烘托( ) 静默( ) 嗡( ) 风筝( ) 健壮( ) lì cáng yùn niàng hè kē yùn dǒu sǒu suō lónɡ liáo hōnɡ mò wēnɡ fēnɡ zhenɡ jiàn (2)词义 【酝酿】 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欣欣然】 高兴愉快的样子。 【花枝招展】 【朗润】 【卖弄】 【宛转】 【抖擞】 明亮滋润。 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振作。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探究新知 听读课文,思考: 点击喇叭,播放课文 尝试给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 ): 第1段 盼春 第二部分( ): 第2—7段 绘春 第三部分( ): 第8—10段 颂春 思考:这篇散文像一首抒情诗,像一幅风景画,还是像一首春的赞歌?(生自由交流并完成任务) 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景象。本文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幅风景画,更像一首春的赞歌。 再读课文 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情感脉搏,调动起我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去朗读全文。 重音和停连技巧 (1)重音,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用 “·”标示在词语下面。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 ·· · ·· · ··· (2)停连,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停顿可以用“|”和“∧”来标示,前者用于较短的停顿,后者用于较长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