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标要求】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科学精神: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公共参与:尊重规律基础上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造福人类。 【问题导学】 一、规律是客观的 哲学上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①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②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③ 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规律的基本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④ 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⑤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普遍性 规律具有⑥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① 、② 和能动创造性 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③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④ 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① ,从客观存在的② 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③ 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④ 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要把⑤ 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⑥ 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互动探究】 探究一:用运动和物质,运动和静止的相关原理分析以下观点。 ①刻舟求剑。 ②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③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④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⑤芝诺认为“飞矢不动”。 探究二: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 1949年,19岁的袁隆平进入农学院学习,开始将农业视为自己一生的追求。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最初他研究红薯育种栽培,但当时国家粮食短缺,于是他主动转向研究当时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研究。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全身心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开始追求禾下乘凉梦。多年的努力下,他从天然杂交稻中汲取灵感,研究探索出杂交水稻育种规律(由现象把握本质/规律),获得多项研究成果。 探究: (1)袁隆平院士一生追梦的过程,体现出人的意识活动有哪些特点? (2)意识的特点让人类能做到什么? (3)袁院士的研究成果改写了人类饥饿历史,充分说明了人的意识有何作用? 探究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行道下藏着“海绵体”,广场微下沉暂存雨水,城市水系兼具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城市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下雨时可以蓄水、渗水甚至净水,需要时可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为解决许多城市内涝频发的问题,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它要求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2020年,重庆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