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 课题:女娲补天 内容分析: 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感受女娲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 语言运用:认识“措、混、项、熄、塌、杀、颂、绩”等8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思维能力:发挥想象,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审美创造: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女娲的精神。 【教学难点】 想象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活动流程:子任务一 :展开想象话神奇 环节一:学习生字、了解女娲 环节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环节三:读悟课文,感受女娲的精神 环节四:发挥想象,把故事讲清楚 情境导入:播放歌曲《女娲补天》 听着这优美旋律,我们不由得感叹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真是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女娲补天》。 (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学习生字、了解女娲 一、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初读要求: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注意停顿。 2.指名读课文,关注以下生字的读音。(出示课件) 洪 措 混 项 熄 浆 塌 窜 颂 绩 重点:“措、颂”是平舌音;“混”是多音字,在本课词语“混乱”中读hùn;“塌”读tā,不要读成tà;“绩”读jì,不要读成jī。 3.巧妙识字,交流方法 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课本中其他要求认识的字,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指导: 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扌+昔=措 工+页=项 公+页=颂 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熄-火+女=媳 绩-纟+口=啧 4.指导多音字“混”的读音。(出示课件) 点拨:请大家查阅字典,看看“混”有几个读音;再出示词语“混蛋、浑水摸鱼”,请学生辨析;最后归纳总结———混(hùn)淆是与非,混(hùn)浊水变黑。莫做混(hún)蛋事,混(hùn)饭太悲催。 5.理解词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传颂:辗转传布颂扬。 黑黝黝:形容光线昏暗,看不清楚。 流窜:到处流动转移,乱逃(多指盗匪或敌人)。 惊慌失措: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 二、了解女娲(出示课件) 链接“资料袋”,读一读,介绍作者。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娲。传说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一日中可以变化七十个模样,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学生初读课文。 学生分别读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学生阅读“资料袋”。 学生回答收获的信息。 朗读诗歌,感受画面。 活动意图: 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和学习诗文。 环节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 预设:本文写了撑天的柱子不周山被撞断,人们被水火围困, 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熔炼五彩石补好了天。 课文分几部分,写出各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交流自读感受,教师指导。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女娲造人后,人类生活幸福。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擎天柱断了,天塌下来了,世界陷入了混乱和恐怖之中。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女娲历经艰难,炼石补天。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天地恢复平静,人们传送女娲的功绩。 说一说,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 小组交流,然后,分享答案。 起因:天地发生了一场大变动,天塌地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