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2、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艰巨性、独特性。 时空视角 关键问题 1、近代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如何实践的?结果如何? 2、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如何实践和探索民主制度的?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如何建立与发展的?有何特色与优势? (提问底层逻辑:哲学三问)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3月)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制的实践与破产 中华民国 国都:南京 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纪年:民国纪年 历法:公历 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 1、诞生标志: 时间:1912年1月1日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意义:标志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概况: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制的实践与破产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3月)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为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 (1)目的 (2)内容 ①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否定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②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防止专制独裁,确立共和政体; ③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3)性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存在的局限性。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 职权不明,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 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 (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政党政治的探索与失败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制的实践与破产 1、政党政治的探索 (1)背景: (2)概况: (3)结果: ①辛亥革命后,专制政权土崩瓦解; ②各类政党、社团的建立。 ③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 国民党成立到“宋教仁案”再到“二次革命”。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2、政党政治的特征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制的实践与破产 材料1: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使得政治性的演讲、报告会一时蔚然成风。 ———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 材料2:民国初年,这些政党进行着无穷无尽的党争,不会受到制度上的有效监督。每当召开国会期间,那些议员们前呼后拥地先住到甲党招待所,得到各种好处与红包,承诺投该党的票,然后再到乙党招待所住下,同样再得到好处费,并答应投该党的票。 ———萧功秦《第二次选择:辛亥革命后的多党议会民主》 P15页 思考点: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 ①政党数量多;②参政意识强;③党争激烈,不受监督;④腐化严重 (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政党政治的探索与失败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制的实践与破产 3、政党政治的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