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49983

5.2染色体变异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226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 cover
《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 ———人教版(2019)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新课标强调不同个体在同一阶段同一方面的发展有所差别,教学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化,这与千年前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原则不谋而和。高中生物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兴趣的激发以及能力的锻炼。新课标还指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优秀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兴趣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于生物学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也就更易向学生渗透,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建构者,外部信息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学习者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反复的交互作用,才能够建构信息的意义。本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等开展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内容教学。 教学任务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学业要求:基于证据,论证可遗传的变异来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运用遗传与变异的观点,解释常规遗传学技术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熟悉教材内容的一个重要过程。“染色体变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第5章第2节的内容,具体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DNA的结构与功能和基因概念和功能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知识结合,能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直观而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整体理解,也可为介绍人类遗传病、生物育种及生物进化等知识作铺垫。 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强的表达欲和表现力,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因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这些特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DNA的结构与功能和基因概念和功能等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全面掌握遗传和编译的整体内容,最终让学生建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这一重要概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染色体组的概念。 确定依据: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这一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掌握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等概念的重要基础。 教学难点: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并判断染色体组数。 确定依据:学生虽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但具体应用这些科学思维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仍需加强。 教学难点突破方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充分研读,制定“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 通过分组讨论比较异常染色体示意图能准确讲出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 通过小组协作观察果蝇配子的染色体形成过程图能准确描述染色体组的概念。(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水果的图片,能准确讲述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概念。(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教学资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教材、“天才指挥家舟舟”案例、图片、课件等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请学生集体观看“天才指挥家舟舟”的视频,通过21三体综合征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先学习兴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