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50016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化学 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1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12536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检测,单元,二氧化碳,5章,奇妙,教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教版(全国)化学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①②③④ A.①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 B.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C.③既可探究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又可说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2.(学习方法)实验小组利用下图的手套实验研究的性质,通过放置提前干冰使手套内充满。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产生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①处的溶液变浑浊 C.对比②和④处的现象,证明具有酸性 D.一段时间后,向⑤处的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3.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知道了一些常见物质的基本性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制大理石 B.干冰作制冷剂 C.可用于灭火 D.在蔬菜温室中作肥料 4.“胜哥”用下图装置探究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装置不涉及到的物理性质 B.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比较a、b处现象,可得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该装置具有一次性完成多个性质实验的优点 5.如图,杠杆已调至平衡。“胜哥”向集气瓶内缓慢通入一定量的气体,稍后再倒入浓溶液溶液能吸收,不吸收液面不接触乒乓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气体后,左端乒乓球下降 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终没有变化 C.倒入浓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 D.其他条件不变,将换成会产生同样现象 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B.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c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7.某无毒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极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那么该气体用什么方法收集 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A.①或③ B.①或② C.②或③ D.①②③均可 8.“胜哥”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一定量石灰石样品,把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是0.2 B.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 C.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 D.第3次实验后石灰石有剩余 9.自然界存在多种元素及物质的循环。下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  ) A.氮循环 B.硫循环 C.碳循环 D.水循环 10.(现代科技)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只有乙属于单质 B.反应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 D.该反应为“碳达峰”提供了新途径 二、非选择题(共10题;共80分) 1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A.水通直流电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验证二氧化碳性质 D.水中生火 E.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用A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时,a管产生的气体是   。 (2)用B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3)利用C图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