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54277

【核心素养目标】第16课《教育中的“互联网+”》教案-【河北大学版2024】《信息科技》七年级

日期:2025-11-24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5213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目标,16课,素养,教育中的“互联网+”,核心,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技术 第16课 教育中的“互联网+” 课题 教育中的“互联网+”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教育中的“互联网+”》该课时教材编排了“两代人的教育环境、"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创新、“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的系列学习活动,了解互联网的概念及在教育方面所带来的创新与便利。教材编排合理,教学环节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七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能够使用互联网自主学习,借助在线教育资源和学习工具,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计算思维:能够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借助相关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呈现,提高对数据和信息的利用能力。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习教育中的“互联网+”,提升不断积累新知识并适应科技发展变化的能力。 4、信息社会责任:正确使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学习时提倡文明上网行为,并加强对虚假信息等有害内容的辨别能力。 重点 一、两代人的教育环境二、"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创新三、“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难点 1、"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创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校园了。爸爸妈妈初中时的校园是什么样的,教室是什么样的?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享受着怎样的教育环境?知识拓展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我们与父辈们的教育环境差异。 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时代的创新。 讲授新课 一 、两代人的教育环境 走进教室,我们身处网络条件下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离开校园,线上课堂别样精彩……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如今我们所拥有的“互联网+教育”是我们的父辈当时无法想象的。两代人的教学场景、设施、内容、方式大不相同。 1.两代人学习环境对比分析 找一找我们现在所处的教育环境中,有哪些硬件设施与互联网相关。再去走访我们的父母或其同龄人,了解他们初中时期类似的教学设施是怎样的。 (1)设计调查表,调查相关内容,如表4-1所列。 (2)汇总小组或全班同学的调查结果,梳理出两代人学习环境的不同。表4-1 两代人的学习环境地点设施我们“互联网+”的特色功能父辈响应设施描述校内教室黑板可以显示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形式内容。只能用粉笔书写。教室讲台配有交互式白板或触摸屏,允许老师和学生互动、注释和分享内容。只是一个供老师站立和放置材料的平台。教室桌椅内置充电插座、USB接口、无线充电等,促进数字化学习。只具备基本的支撑和放置物品的功能。校外操场广播喇叭通过采用数字技术和无线连接,提供了更好的音质、更多的功能和更便捷的连接性。通常需要通过电线连接到音频源,局限于播放音乐和调节音量。操场球类器具通过采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提高了耐用性、一致性和性能。大多由皮革或橡胶制成,设计和性能方面相对简单。操场主席台提供交互性、多媒体支持和文档,摄像头,增强了老师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只是一个制高点,以便他们可以被学生看到和听到。 2.两代人学习方式对比分析 我们想要了解河北省的地理、历史相关知识,有哪些途径?会用到哪些方法?父辈们上初中时会怎样做? (1)确定一个具体的学习探究主题,如“探访赵州桥”,展开探究活动。 (2)走访父辈人物,了解他们初中时代的主要学习方式,总结我们的探究过程(学习途径、方法)。 (3)设计表格汇总对比结果,如表4-2所列。表4-2 两代人的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方式我们父辈线下查阅纸质书籍√√查看文献论文√√了解相关新闻√√线上上网课√×查阅相关课程资源√× 知识拓展过去与现在学习方式的特点。二 、"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创新对比父辈初中时代的教育环境,我们无疑是在享受“互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