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54901

选择性必修一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417347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必修,3课,中国,近代,当代
  • cover
(课件网)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3) 2. 北洋政府时期 (1912-1928) 3. 国民政府时期 (1927-1949) 1.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3.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建立完善) 1.制度建设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时间: (2)临时大总统: (3)国旗: (4)纪年: (5)意义: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 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汉族 满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清朝黄龙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目的: (2)颁布: (3)原则: (4)内容: (5)意义: 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纲上P111】 ②国民有……等自由和权利 ③政权结构:a.三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b.责任内阁制: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②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 深化理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局限性。 参议院 总 统 总理内阁 法 院 参议院多数党 经参议院同意任免 选举 弹劾 对参议院立法有一次否决权 经参议院同意任命 立法权 司法权 行政权 材料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局限性: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职权不明,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 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北洋军阀时期 1.政党政治 ①辛亥革命后,专制政权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 ②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激烈竞争 (1)背景: (2)过程: ①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②宋教仁负责组织内阁,威胁袁世凯独裁统治 ③1913年“宋案”发生,二次革命被镇压 (3)结果: 袁世凯夺取大总统职位,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2.复辟帝制 (1)背景: (2)过程: (3)结果: ①袁世凯大权独揽 ②古德诺及筹安会制造舆论 1915年袁世凯称帝 ①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的反对下,取消帝制 ②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政局混乱 知识链接 时间 事件 纲要上 1914年4月 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P113 1914年12月 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P113 1915年5月 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P113 1915年10月 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赞成”君主立宪 P113 1915年12月 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P114 袁世凯称帝过程: 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政局混乱 直系 冯国璋 奉系 张作霖 皖系 段祺瑞 概念解析 训政 宪政 军政 (1914—1928) 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 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武装革命彻底打倒军阀,实现国家的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