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50分) 一、字词积累。(17分) 1.用“____”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注音。(6分) 叶柄(bǐn bǐnɡ) 弯曲(qū qǔ) 逊色(xùn shùn) 骤然(zhòu jù) 位置(zhí zhì) 投降(jiànɡ xiánɡ)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1)mù sè( )降临,诗人卢钺在客栈里yín sònɡ( )着诗句:“梅雪争春未肯xiánɡ( ),骚人阁笔fèi( )评章……” (2)学校cāo chǎnɡ( )北边墙上满是nèn lǜ( )的爬山虎。我 xuǎn zé( )了一处仔细观察,发现叶子在墙上铺得很jūn yún( ) 让人看着非常舒服。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题西林壁 小题大做 B.只缘身在此山中 无缘无故 C.暮江吟 吟诵诗歌 D.梅雪争春未肯降 举手投降 4.“可怜”一词的意思有:①值得怜悯;②怜悯;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④可爱。下面各句中“可怜”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可怜九月初三夜。 (2)他从小失去了父母,很可怜。 (3)他的知识贫乏得可怜。 A.④②① B.④①③ C.①②③ D.④②③ 二、句段运用。(10分)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B.《爬山虎的脚》一文中,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C.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准确。 D.“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里的“最多”可以去掉。 6.按要求完成练习。(8分) (1)( )作者对爬山虎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他把爬山虎描写得很生动。他发现,爬山虎的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手指( )不费一点儿劲,( )不能把它拉下来。(填关联词) (2)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改为反问句) _____ (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用几个连续的动词写句子) _____ (4)蟋蟀的工具是那样懦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修改病句) _____ 三、语文要素训练。(23分) 7.读一读,你觉得下面的句子分别体现了怎样的观察方式? (填序号,4分) A.比较观察 B.多角度观察 C.细致观察 D.连续观察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 (3)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 ) (4)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 )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9分) (1)诗中有美景,《暮江吟》中的“_____,_____”描绘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色。诗中有哲理,《题西林壁》中的“_____,_____”道出了“_____,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雪梅》中的“_____,_____”让我明白了“_____,寸有所长”的含义。 (2)读了《爬山虎的脚》,我们了解到作家_____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弄清了_____这个问题;《蟋蟀的住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_____写的,全篇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通过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_____以及_____两方面的内容。 (3)农历的二月、八月,天气变化反复无常,可能早晚穿棉衣,中午又要穿单衣,所以说“二八月,_____”。农历八月,候鸟们准备飞往温暖的地方过冬,正是“八月里来雁门开,_____”。一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真是“_____,十场秋雨要穿棉”。我发现这三句谚语都与_____有关,我还能再写一句这样的谚语:_____。 第2部分 阅读与欣赏(18分) 四、课外阅读。(18分) 鸬 鹚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