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0课 一、情境导入 二、知人论世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者。 韩愈 中唐 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柳 字退之 古文运动 谥 文 韩吏部 文学家 政治家 文起八代之衰 韩潮苏海 千古文章四大家 韩昌黎 故事中了解韩愈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 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 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去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 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 退之的由来 十九岁时,恰逢皇科开选,韩愈去京城应试。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又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 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完婚。 卢小姐想规劝自己的夫君,一天晚饭后, 二人闲聊诗文。写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此乃小姐肺腑之语啊!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 二、知人论世 少年:父母早逝,由兄长抚养,后兄长早逝,由嫂子抚养成人。家境贫寒 《祭十二郎文》 科举:三次科举不第,仕途坎坷。四次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未通过。 官途:曾任刑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三起三落,屡遭贬谪,最远被贬谪到广东潮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赵朴初:“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韩山、韩江、韩堤、昌黎路、韩山师范学校、韩文公祠…… 3岁父亲病逝9岁长兄去世做官后,长嫂去世不久侄儿去世 坎坷的求学之路 科举三次落榜 吏部博学宏辞科三次失败 信老婆,得永生 (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事,必先退之) 韩愈:白居易、苏轼一次过,就我考十年 韩愈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刻苦自学。20岁入长安,三次考进士不中。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参加考试,登进士第。曾入汴州(今河南开封)、徐州等地的幕府任闲职,贞元十八年(802)到长安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从此正式步入仕途。贞元十九年,改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饥荒,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今广东连阳)县令。元和元年(806),唐宪宗继位,他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元和十二年,随裴度征讨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唐宪宗派人迎佛骨入宫,韩愈上书力谏,被贬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穆宗继位,召回长安为国子监祭酒,此后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