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61770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10-3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702581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百家争鸣,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七上|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课程标准: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第7课 七年级 上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1 2 3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唯物史观) 通过相关史料了解这一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学会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比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训练历史思辨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领略古人卓越政治智慧,感受中国文化一脉相传,体会以“天下兴”为己任的责任担当, 树立赓续传统、复兴民族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 概念解析:百家争鸣 是指各学派或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治国救世的主张。 “百家”为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何为百家? 何为争鸣? CONTENTS 二、老子 ,生于公元前570年, 老子 地位: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楚国人 ,姓李 ,名耳 死于公元前500年。 ,字聃。 1.老子 二、老子 核心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和总规律,应顺应自然。 辩证 万物有对立面并能相互转化 政治 “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不过多干预、让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 著作 《道德经》 1.老子 材料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生于公元前551年, 孔子 地位: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鲁国人 ,名丘 ,字仲尼。 死于公元前479年。 2.孔子 核心思想: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什么是“仁”? 人要有爱心、同理心和同情心。 仁者爱人 如何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孔子 2.孔子 政治主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育,有利于社会教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史料实证】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什么积极意义? 孔子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在民间 学在官府 子牛 出身贵族 子贡 出身富商 子渊 出身贫贱 子路 出身农民 教育思想: 2.孔子 请按照以下关键词将孔子的教育思想分类 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当仁不让于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孔子 教育思想: 私学出现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整理文化典籍,保存古代文献———《诗》、《书》、《礼》、《易》、《春秋》、《乐》 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 文化教育: 《诗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