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64855

5.1.4鱼教案 (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12-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97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5.1.4,教案,格式,人教,八年级,上册
  • cover
《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2、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关注鱼类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有无脊柱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但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没有这种概念,首先通过直观图片了解脊椎动物的骨骼,再进一步归纳脊椎动物概念,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再通过实例列举,让学生掌握脊椎动物概念。 鱼类是学生常见的生物,但从未仔细观察。学生利用探究实验了解鱼类运动和呼吸,其中重要的方法是观察法。首先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环节,了解鱼类的外形和外部结构。再通过观察,了解鱼类的运动和呼吸,但是单一的观察,无法了解具体的运动过程和呼吸过程,因此需要辅助实验来证明鱼类的运动和呼吸过程。鱼类的运动需要利用模拟鱼鳍的运动来证明鱼尾部摆动的作用,鱼的呼吸需要深色液体来指示水流的运动。鱼类的呼吸中鳃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点至关重要,利用合作讨论来理解其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在呼吸过程中,血液和水的成分改变也十分重要,通过探究实验的演示来了解其成分变化。鱼为什么可以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在陆地呼吸,用毛笔模拟鳃丝在水中和空气中的状态,便于学生理解。 鱼类的利用和保护是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直接以情境问题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最直接的了解鱼类的生存环境及保护措施,再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多姿多彩的鱼类及其利用保护。 课前准备: 4条鲫鱼及鱼缸,青菜汁和毛笔,PPT制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名字中有“鱼”的生物图片 导入:鱼是一类常见的生物,老师准备了很多名字中有鱼字的生物,请同学们判断它们是不是鱼 有“鱼”不一定是鱼,生物具有怎样的特征才能被称为鱼?引入今天新课 观看图片 做出判断 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生物才能称之为鱼 模型建构 5分钟 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展示鱼的骨骼图片 引导:在骨骼之中有一条纵穿全身的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在图片中用红色方框指示) 2、展示青蛙、恐龙、家鸽、家兔的骨骼图片 提问:还有哪些动物有脊柱。 总结:除鱼类外,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身体内都有脊柱称之为脊椎动物。(板书脊椎动物) 提示:还有一类动物,如蚯蚓,体内无脊柱,称之为无脊椎动物。(板书无脊椎动物) 4、总结:我们之前学习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脊椎动物中的第一个代表--鱼类。 板书“鱼” 1、仔细观看骨骼图片,回答问题。 2、学生认真观察比较,总结几种动物的特征,认真倾听教师讲解。 答案预设:人,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4、认真倾听。 从鱼的骨骼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鱼具有脊柱,再通过学生举例及其他动物的骨骼图片展示,强化有一类动物体内有脊柱,构建脊椎动物概念。最后将概念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能区分常见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观察和讨论 二、观察鲫鱼 1、观察鲫鱼的外形 ①引导学生从体色、体形、体表三方面观察鲫鱼外形是如何适应在水中生活 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实验并交流了解情况。 ②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总结。 观察鲫鱼,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答案预设:鲫鱼的体色由深至浅,保护色;体形流线型,减少在水中的阻力;体表覆盖鳞片,黏液分泌,起保护作用;身体侧线,便于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鲫鱼的外形特征。 认知结构 2、观察鲫鱼的运动 ①认识鲫鱼的基本结构: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