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66188

(单元课件)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11-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42480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单元,纲要,中外,课堂,精品
  • cover
(课件网)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知识网络体系 二、核心知识回顾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筹建 标志 意义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下午三时,举行开国大典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2、人民政权的巩固 经济 军事 外交 土地改革: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稳定金融--“银元之战”;稳定物价--“米棉之战”;统一财经--政务院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 追歼残敌、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抗美援朝(1950-1953):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方针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包括“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五十年代外交成就: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会议;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经济 政治 思想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 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1956《论十大关系》 1956双百方针 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1956中共八大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为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5、探索过程中出现错误 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生态环境破坏 经济比例失调 农民积极性下降 自然灾害 中苏交恶 经济困难1959--1961 “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 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要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扬民主,依法治国 失误的原因 (1)急于求成的心理 (2)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 (3)国际环境的影响 6、纠正自身工作中的错误 ⑴1960年提出国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