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 本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在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长度的测量,以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正方体和长方体,已经有了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经验。然而,圆柱是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通过教材中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实物图,学生能够联系已在生活中的感性经验。同时,学生还能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人教版教材第一课时呈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圆柱形建筑物和生活用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圆柱的概念。先整体研究了圆柱,再借助研究圆柱的活动经验自主迁移解决圆锥的特征及其体积。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形体———圆柱。教学这部分内容,扩大学生认知形体的范围,增加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难点:发展空间观念,在旋转成体的过程中了解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迁移经验 1.谈话导入: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它们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2.播放视频《古今中外的建筑》 教师:观看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生:这些建筑里都有圆柱) 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二)任务引领,自主探究 1.任务一: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1)提出合作要求: ①观察圆柱形物体,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来探究圆柱的特征。 ②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特征,并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圆柱有那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特征?等)。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2)结合实物,小组汇报圆柱的组成。 ③圆柱有3个面组成。2个底面,1个侧面。 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大小相等。 师:如何验证两个底面面积相等? 生: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侧面是个曲面,再用手摸一摸。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