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68832

【考点突破】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声的世界》 期中期末素养提升专项训练(有答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20641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答案,训练,专项,提升,素养,期末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物理 第3章 《声的世界》素养提升训练 1.(2024年湖北中考题)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 A. 琴弦 B. 匣子 C. 指头 D. 耳朵 2.(2020年湖南湘西州中考题)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3.(24-25八年级上·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一中外国语学校月考题)以下实验不能阐述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开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密闭玻璃罩内,逐渐抽掉里面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几乎听不见 4. (23-24八年级上·广东高州期中考试题)历史上中国劳动人民发明了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发声原理不同的是【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考点1答案】1. A 2. A 3. D 4. C 1.(2024年江苏苏州中考题)为了研究声波、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小明将手机A的“背景灯光提示”功能(手机接收到信号后有灯光显示)和“来电铃声”功能打开后悬挂在密闭的真空罩中罩好。连接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用手机B呼叫手机A,发现手机A灯光亮了却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小明得出结论:_____能在真空中传播,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小华却认为小明的证据不足,听不到铃声可能是罩挡住的。为了补足证据,小华的操作是_____。 2.(2020年山东枣庄中考题)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3.(24-25八年级上·哈尔滨十七中月考题)发生地震被困在废墟中时,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发出求救信号,是因为_____(选填“固体”或“气体”)传声效果较好,如果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给他配备如图所示的骨传导耳机声音可以通过_____(选填“耳骨”或“空气”)传至他的听神经。 第3题图 第4题图 4.(24-25八年级上·江苏扬中市一中月考题)小红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如图所示。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小红以同样的响度讲话,但小刚听到的声音要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   (选填“效果”或“速度”)不同。 【考点2答案】1.振动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可以激起水花2.(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 真空 (3)传声 3. 固体 耳骨 4. (1)固体能够传声 (2)效果 1.阅读下面数据回答问题: (1)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 m/s .(当时环境温度为 15 ℃ ) (2)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由上面的表格可得出: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_____液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液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_____气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两空均选填“大于”或“小于”) (4)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有:_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