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 第一节 陆地和海洋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 鱼龙复原图 鱼龙化石 20世纪60年代,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800 米处的岩石中,中国科学考察队发现了鱼龙化石 ,取名为“喜马拉雅鱼龙”。 据考证,这种鱼龙生活在距今约1.9亿年前的海洋中。 这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为什么出现在今天的“世界屋脊”上? 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海陆分布,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的海陆比例,从而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培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了解地形特征对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环境危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海洋环境的脆弱性,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人地协调观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形成对全球地理格局的初步认知。 通过对比不同大洲的地形特征,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各区域的地理差异和独特性。 通过分析海陆变迁对特定区域的影响,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变化规律。 通过分析海洋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活动的特点,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海洋区域的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认知 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生物分布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人类社会,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分析地形对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综合影响,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 将海陆变迁与气候、生物分布等自然环境因素相结合,分析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将海洋与人类活动相结合,分析它们对全球气候、生态系统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综合思维 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地理工具,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海陆分布,提高地理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地形模型制作等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形特征,提高地理实践技能。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地质遗迹等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和机制,提高地理实践技能。 通过参观海洋博物馆、进行海洋环境监测等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海洋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地理实践技能。 地理实践力 海陆分布 海陆地形 海陆变迁 海洋与人类活动 01 02 03 04 目录 CONTENTS 海陆变迁 03 地球上的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例证 地球的表面形态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图4-1-10爱尔兰莫赫悬崖 海陆变迁的例证 一片海洋可能会被抬升为高原、山地,曾经的陆地也可能会被淹没在海下。 科学考察发现,欧洲爱尔兰西海岸的莫赫悬崖岩层是3亿年前由无数细小海洋生物的骨骼堆叠起来的,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西洋无数次惊涛骇浪冲刷,岸边岩块崩塌,逐渐变成了悬崖。 图4-1-11 火山岛 海陆变迁的例证 有的海陆变迁则是短期内甚至瞬间发生的,如一次剧烈的地震或火山喷发,会导致地表形态突然发生变化。 2022年9月,新西兰与汤加之间海域的一座海底火山喷发,喷出的大量岩浆和火山灰形成一座面积约2.4万平方米的小岛。 海陆变迁 03 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说提出 20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内容 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整块大陆,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破裂成几块,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基本轮廓和分布状况。 2.25亿年前 1.8亿—2.0亿年前 1.35亿年前 6500万年前 现在的地球 大陆漂移的例证 图4-1-13大陆漂移说的部分证据 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古生物化石等方面的相似性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证据。 大陆漂移的其他例证 根据测量,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收缩。 根据测量,红海在扩张,地中海在收缩。 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