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雪域高原现代化发展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中,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包括了三个目的知识。第一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阐述我国的民族格局和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第二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阐述我国的民族关系、民族方针,说明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制度的内容及其制度优势;第三目“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阐述我国的宗教信仰自愈政策的基本内容。 本课是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第六课“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本课的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政治认同和坚定制度自信,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高一的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第二框题“基本政治制度”中就初步学习了我国的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了解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知识基础。 2.心智特征:高一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善于思考,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强,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通过生活、学习、互联网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相关的案例,该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习障碍:学生对于现象背后的理论缺乏深入的学习和思考,缺乏理性认识,相关知识也是碎片化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本框学习需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迁移和运用能力,将重难点融入教学活动以实现知识点整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三、核心素养目标确定 1.通过千年八廊街,了解“茶和盐巴永不分离”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格局,认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认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方针;在课堂活动探究中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2.在“自治数十载,续写雪域高原发展奇迹”的议题活动中,结合和平解放并在1965年实施自治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情境,学生结合生活,开展合作探究课堂活动,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内容及其制度优势,体悟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形式,培养学生知识整合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和高度的制度自信。 3.在“宗教和顺,画好最大同心圆”的议题和情境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生活在探究中整合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知识,培养学生知识整合和体系架构的能力。 4.在“同心聚力,共助雪域高原现代化发展”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感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制度自信,在为民族地区在新时代的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民族关系、民族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势、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机关、自治权 整体教学设计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 议题一 ——— 千年八廊街,传承“茶和盐巴永不分离”的故事教师活动 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西藏解放至今的发展情况。 视频播放《八廊街———一朵芬芳的民族团结之花》 议题情境:八廓街是围绕大昭寺修建的一条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随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为“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为拉萨三大转经道之一。作为多民族聚居区,西藏有藏族、回族、珞巴族等45个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