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共筑 生命 家园 Protect the earth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责任意识】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目录/contents 一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四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坚持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有一种能带来幸福的“吉祥鸟”。 它身披白色羽毛,嘴尖喙红,飞翔时如云霞般绚丽。这种鸟就是朱鹮,有“东方宝石”之誉。其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然而,这种美丽的鸟类曾经濒临灭绝,直到1981年,人们在陕西洋县惊喜地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 四十多年,从七只繁衍至九千多只,从“发现”、“保护”到“繁衍”、“复兴”,中国创造了生态保护事业的经典范例,舞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朱鹮回来了! 人们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环境污染,朱鹮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后,繁殖成功率大大降低,种群数量递减。 环境污染 人类生产活动日益频繁,围屋湿地、砍伐树木等行为频频发生,朱鹮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 栖息地破坏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泥鳅、鳝鱼等水生生物和蝗虫、蟋蟀等昆虫数量减少,朱鹮食物短缺。 食物短缺 因为长期和人类的相处导致朱鹮对人类的警惕性减少,一度成为人们猎捕的对象。 人为猎捕 那些年,朱鹮为何濒临灭绝? 拯救朱鹮之路 请你就此议一议: 朱鹮濒临灭绝的原因给予我们何种启示? 国家耗时耗力拯救朱鹮是否有必要?(从人与自然角度思考)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我们生存的家园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我们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类 避免伤害,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 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④★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探究与思考P84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 共同探究 看图示回答:对生态文明的理解? 文明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 新型的社会文明 是人类的共识, 是时代的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五位一体总布局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是各国政府共同探讨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性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 1982年5月,人类环境特别会议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通过了《内罗毕宣言》。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