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74308

9.3电场 电场强度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必修第3册《物理》人教版

日期:2024-10-3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6684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
  • cover
9.3 电场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本节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在学习了电荷、库仑定律的基础上,认识电场的存在与描述电场性质的新概念———电场强度,这是认识电场的开端与核心概念,是后续学习电势、电势能等能的性质的基础,为整个电磁学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了解电场的物质性,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念和细化相互作用观念。应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并努力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 2.高二学生对于力以及相互作用已有一定的理解基础,具有朴素的物质观(实物),掌握矢量运算的基本方法。对接触力如摩擦力、压力有较清晰的认识,也曾经历过非接触力如磁力和万有引力的学习,有了模糊的“场”的感知,但此前并没有深入强调过这种力是因为“场”的作用。 3.场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由于其不可见性,成为人们认识难点,建立电场的存在感,认识电场的物质性,是本节课的难点。特别需要真实的实验现象,在分析现象中感受、在问题质疑中思考,运用科学方法解决,体现物理的学科魅力。利用自制的电场探测器,直观显示带点球(可视为点电荷)周围电场的分布,通过对场的“阻挡”材料分析,凸显电场的神秘感,激起学习探求欲望。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以实验为基础的问题探究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适时运用简化法、比值定义法、类比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让学生进入沉浸式学习状态,领会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同时,要对看不见电场,说大小、论方向,谈对称,是学生从平面向空间,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跃升,很具挑战性,也是思维锻炼的极好机会。电场水,作为知识拓展,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学习电场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物理观念: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2.科学思维:能说出电场强度的概念、定义式及单位; 3.科学探究:能写出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的表达式; 4.科学态度与责任:a.初步计算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方法 b.知道试探电荷的条件 【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电场的存在感,认识电场的物质性。 三、教学流程:: 任务 内容 方式 任务1 感知电场的存在, 学生实验 任务2 探究电场的特点 演示实验 任务3 通过比值定义法建立电场强度 思想实验 任务4 运用电场强度的概念解决问题 讨论交流 任务5 巩固练习,解决真是问题 启发提炼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识电场 1.挑战实验: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或PVC管)靠近依拉罐(如图1所示),看看依拉罐是否能在水平桌面上来回动起来? 2.分析现象: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依拉罐时,棒上的正电荷与依拉罐两端的感应电荷间存在作用,近处的引力大于远处的斥力,电荷间是怎样发生作用的?联想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场是什么?生活中,场是适应某种需要的比较大的地方,很习惯认为是一个平面,但更指空间,如会场、操场、篮球场等, 它指的是对象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各种场,如声场、气场、打开一小瓶香水等。 二、感受电场 电场真的存在吗?用自制“电场探测仪”显示电荷周围的不一般,电荷周围都能激发电场,真的有吗?用“电场探测仪”[]来检测。 实验一:将丝绸摩擦过玻璃棒靠近探测仪的探针,泡沫棒中的Led灯亮起(如图2),移走玻璃棒,Led灯不亮,比较得出电荷周围的确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是什么呢?它由电荷产生的,叫电场。 电场有何特点?看不见、摸不着、具有空间对称性,挡不住。 实验二:点电荷周围电场空间分布演示。金属球连接高压电源正极,让探测仪的探针从前、后、左、右各个方向靠近金属球,靠近球的地方Led灯亮起亮,远离球的位置Led灯不亮,前后左右与金属球的触发距离相同,体现球形带电体电场空间具有对称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