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76608

第17课 孤独之旅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4-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76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 cover
九上17孤独之旅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是一篇“成长小说”,自读课文。文章叙述了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跟随父亲去芦苇荡放鸭,在这个过程中,杜小康逐步成长的故事。文章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是通过大量的细腻的诗意的描写,呈现杜小康的心理变化。杜小康经过孤独的煎熬,暴风雨的洗礼,逐步成长为坚强的少年。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可以尝试运用学法,夯实小说的阅读技巧。但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体会本文的独特之处。 教学设想 本文叙写少年成长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先结合整本书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尝试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再结合具体的内容,调动学生的阅读体验,体会本文诗意的语言,杜小康精神的成长,从而明白“成长”的真正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转换视角,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品读课文,欣赏语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研读课文,把握形象,理解小说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简介作品 1.快速阅读补充资料,并简要概述阅读材料中获得的信息。 预设: (1)以前杜小康家境殷实,生活富足。 (2)以前的杜小康品学兼优,优越感超强。 (3)杜小康家败落的原因及惨状。 追问:学生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预设:感受到杜小康的失落、难过、悲伤 2.引入课题,简介作品 (1)作者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2)知识小贴士: “成长小说””“教育小说”“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童年开始所经历的各种遭遇———通常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熟,认识到自己在世间的位置和作用”。———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 二、通读课文,把握情节 活动::学生通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按要求填空。 预设: 开端:家道败落,辍学放鸭发展:到达芦荡,孤独煎熬 高潮:直面暴雨,寻找鸭群 结局:鸭子下蛋,小康长大 追问:贯穿全文的线索说是什么? 明线:随父亲放鸭 暗线:杜小康成长的心路历程 三、精读课文,理解成长 活动1: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分析杜小康成长的心路历程。用句式“从 句子中,我读懂了杜小康的 ”回答。 示例: 第2小节中: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从这个句子中,我读懂了杜小康的恐惧、害怕、恋家。 预设: (1)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无可奈何、迷茫) (2)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压抑、恐惧、胆怯) (3)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恐惧、害怕、慌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