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初中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 授课题目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程标准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对历史图片、漫画等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一些历史概念的掌握比较费劲,如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的关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把这些问题、概念讲清楚。 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材料分析,教授材料解读的技巧。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的第十五课。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开展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也称为大革命,而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部分。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统治,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此同时,南方的革命斗争有了很大发展,如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创立等,形势对南方极为有利。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革命席卷了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也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然而,国民党右派却背叛了革命,国民革命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1928年6月,国民政府进行了二次北伐,二次北伐的结果以张学良“东北易帜”而告终,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本课承接了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容,工农运动的高涨为北伐战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之后,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敌人,这是促成国共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国民革命的失败给中共留下的重大教训是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这成为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的背景,为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教学目标 1.通过史料,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知道第一国共合作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将历史事务置于特定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的思维; 2.通过阅读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学生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学生能概括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根据:课程标准 难点: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手段 教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分析归纳 板书设计 第15课 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国共合作的成果———黄埔军校,北伐胜利 三、国共合作的结局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概念解释:国民革命:1924-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又称为“大革命”。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阶段。 教师解释“国民革命”的含义和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的关系,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之可能 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教师讲解国共两党合作原因、讲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说明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及其创立的历史意义。 (一)国共合作的原因 【师】共产党: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国民党: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意识必须改组国民党,注入新鲜血液。 【过渡】那么他们找到能够合作的队友了吗? (二)国共合作的建立 【展示材料】根据这则材料,教师提出四个问题。 材料一 大会还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使之发展成为与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基本一致的新三民主义……国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