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79999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日期:2024-10-3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477012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四,探索,认识,奥秘,课件,-2025届
  • cover
(课件网)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与文化》 2024/10/25 巍峨高山,携手共攀 【知识体系】 第四课教材分析 备考 课程要求 复习时可围绕认识论三大方面的内容(实践、认识、真理),结合时政热点,如劳动教育、航天事业的发展及成就、人工智能等热点,阐明实践与认识的知识;可借助具体事例、科研成果、传统文化、名言警句考查真理的特征及追求真理的过程。 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认识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两个阶段(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别 内涵 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 感觉、知觉和表象 概念、判断和推理 特点 直接性和形象性 间接性和抽象性 地位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注意】 1.认识≠意识。 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二者都有正误之分。 区别在于: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 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2.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不能认为感性认识在数量上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不能认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 即时演练 (2024,山东,T10)2024年,浙江安吉、福建平潭等地旅游市场表现亮眼,彰显出县域小城文旅的巨大潜力。梳理这些“表现亮眼”之地发现,这些地方都凸显出“底蕴”“个性化”“性价比”三个关键词。从哲学上看,探索县域小城文旅火热的“密码”,是因为(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可以指导具体实践 ②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是认识的根本目的③借助抽象思维获得理性认识,能够揭示事物自身的规律性 ④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把不同事物的矛盾区分开来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即时演练 (2023·山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 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磨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 ②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正确的产业决策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 ④调研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2.实践 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人。实践不是动物的本能活动,而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活动:改造。不是认识,不是想,而是做。 对象: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主观世界,实践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性质 直接现实性 实践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意识、认识没有直接现实性) 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劳动、农业生产) 变革社会的实践(即改革、革命)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理解 侧重点 点睛之词 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