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PART 1 师 说 韩愈 年 级:高一 学 科:语文(统编版) 主讲人:xxx 学 校:xxxx PART 1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通过朗读和问题探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赏析韩愈所论述的从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PART 1 课堂导入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杨时和学生成了雪人,程颐醒来发现两个学生在外深受感动。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诚恳求教的范例。 PART 1 知人论世: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 PART 1 古文运动 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故称作“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 PART 1 解题: 师 关于“从师”的道理。 说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韩愈《马说》 周敦颐的《爱莲说》 PART 1 文章翻译: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学者: (古)泛指求学的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①用来……的;②……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所以: 受: 同“授”,传授。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它们作为疑惑,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知: 动词,懂得,明白。 之: 代词,代道理,知识。 孰: 谁,疑问代词。 惑: 名词,疑惑。 从: 动词,跟随。 为: 动词,成为。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乎: 介词,在。 闻: 知道,懂得。 师: 意动,“以……为老师”。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PART 1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 学习。 庸: 表疑问,哪。 年: 年龄。 是故: 因此。 所存: 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所存”这里可译成“存在的地方”。 我是在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所以无论显贵不分贫贱,无论年长不分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PART 1 小结 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道理正面阐述 1、从师的原因 2、从师的标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总说老师的职责,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