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标内容要求 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指向西汉末年及东汉时期,以东汉的兴衰为基本脉络。东汉建立初期,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东汉中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日趋严重。 本课上承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是秦汉政治发展脉络的收尾内容,下启西汉开拓疆域和对外交流的内容: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本课包含三部分内容: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和黄巾起义。第一部分呼应了本节课标题———兴”,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是因果关系,呼应了本节课标题———衰”。 学情分析 学生已知秦与两汉的历史时序框架,和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也初步具备了史料阅读、识读历史地图等的方法和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分析能力有限,东汉历史知识储备较少,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等历史现象理解困难。 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图像材料(历史地图和文物图片等),提取、概括、总结东汉兴衰的相关信息,培养从特定的时间、空间观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与意识,并学会以史料为依据,客观认识和评价历史。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东汉建立”小档案、观察《东汉形势图》,了解刘秀建立东汉王朝过程,认识东汉是在延续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基础上的继续与发展,提升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通过梳理光武帝统治措施,了解“光武中兴”;通过表格对比两汉初期统治者政策,提炼统治者以民为本、审时度势、采取有利于社会发展措施的历史经验;观察《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局部)》,梳理教材,了解东汉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认可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形成重证据的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图示、《相关史事》、文物等研读,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豪强大族势力膨胀等史事,及其与东汉走向衰亡的关系,提高处理历史信息及历史表达的能力。 4.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黄巾起义的基本史事,理解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综合本节课所学,探究东汉兴与衰的原因,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以及以民为本、发展民生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光武中兴”的内容;黄巾起义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东汉王朝兴衰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朝代顺序简表(部分)》,布置任务:找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朝代顺序简表(部分)》中的“汉朝”包括哪两个阶段?导入:在学习了秦朝与西汉历史的基础上,我们开启《第13课 东汉的兴衰》的学习。 观察《朝代顺序简表(部分)》,思考回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朝,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 1.观察《朝代顺序简表(部分)》,提取信息,温故知新。 2.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新课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学习任务一 了解东汉的建立与统一。 活动1 出示“西汉的兴衰”历史表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填写表格。 活动2 依据活动1表格样例,指导学生设计“东汉建立”小档案,并在《东汉形势图》上标出东汉的都城。 学习任务二 了解“光武中兴”。 活动1 阅读教材,梳理光武帝施政措施表格(表格包括背景、目的、措施等)。 活动2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这种局面史称为什么?出示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设问: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至其子明帝时显现出明显的效果,结合材料,回答这一“效果”的表现。 活动3 出示表格,将“文景之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