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86265

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82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课,社戏,教学设计
  • cover
《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把握本文情节以及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2.细读文章第二部分,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品读第三部分,结合全文,把握人物性格,分析文中包含的人情美。 4.感悟作品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对风景、风俗、人情的感情。 教学重点: 完成具体任务,把握情节,分析写景的高妙,概括人物特征,体味文中蕴含的美好人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与“社戏”之间的关系,深刻感受作品的情感。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赏读分析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 《社戏》中说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学完此文,小语对这句话一直感到很不理解,觉得这与课文描述的内容不符,请你结合课文,依据自己的理解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温馨提示:本文是一篇小说,可从小说的“三要素”考虑。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写了哪些事?这些事有什么特点?找出小说中典型的环境描写,画出你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小说写了哪些人?各有什么特征?) 二、选择任务 各小组从“人物”“情节”“环境”中选择一个,针对小语的问题进行分析,达成共识,推举展示代表。 三、以“事”解疑 1.你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本文的结构简图吗? 2.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详略如何?为何这样安排? 明确:随母归省(略)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略) 看社戏前的波折(详) 月夜出航/月夜行船(详) 船头看戏(详) 月下归航(偷豆)(详) 六一公公送豆(略) 看社戏是主要内容,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则略写。 3.从以上事件中,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平桥村的老人孩子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平桥村人们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平桥村特有的农村风光。 小结:我”难忘的不是当晚的戏,而是当时的事、人、情、景。 四、以“景”解疑 1.阅读10—13段“月夜行船”部分,思考:作者详细描写了哪些内容以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描写角度和方法方面进行赏析。 明确:视觉———豆麦“碧绿”、远山“淡黑”,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庄,几点火。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潺潺” 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吹”。 感觉———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环境描写。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运用比喻修辞,以动写静,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2.朗读“船头看戏”的环境描写语句(最惹眼的是……就在这里出现了),分析其描写方法。 明确:想象。 3.“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此段从感觉的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表现了“我”的什么情感? 明确:视觉、听觉,表现“我”对赵庄的依恋之情。 4.“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本段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比喻,侧面突出行船之快。 小结: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运用比喻修辞,借助想象,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达喜悦之情,这是“我”难以忘怀的。 五、以“人”解疑 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明确:双喜、六一公公、阿发、桂生。 1.双喜的性格 明确:(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聪明) (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