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58776

2016届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课《国殇》(共52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4928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6届,PPT,52张,国殇,1课,长春
  • cover
课件52张PPT。导入新课戴震《屈原赋注》:“‘殤’之义二:男女未冠(二十岁)笄(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所谓“国殇”,就是指悼念为国牺牲的将士。?国殇屈原 学习目标1.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3.背诵这首诗,并能正确解释重点字词。?重点: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题解《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楚辞》是很具有楚国的地方特点的诗歌。在诗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兮”字。“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后,改造用来祭悼为国捐驱的楚国将士,“殇”指夭折或在外而死。楚国的年轻战土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殇”。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屈原的文学成就 离骚? 九歌 ?天问? 九章? 远游? 卜居 ?渔父? 九辩? 招魂?大招???九歌包括: 礼魂?(颂魂曲)国殇?(人鬼)山鬼?(山神) 河伯(河神)?东君(日神)云中君?(云神) ?少司命(主嗣)?大司命?(主寿) 湘君 湘夫人(湘水水神) ?东皇太一(天上最尊贵的神)??《九歌》是在民歌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九章 悲回风??? 惜往日 思美人 ?怀沙 涉江 橘颂 惜颂 哀郢 抽思?屈原的诗篇代表着楚辞的最高成就。 屈原死后,楚国虽有宋玉、唐勤、景差等人爱好诗赋,但始终没有超过屈原。《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 2464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充分表现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的“美政”理想。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篇中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西汉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