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88585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随堂测试(含答案)

日期:2024-10-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2311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中外,答案,测试,随堂,上册
  • cover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先秦诸子百家在西周“敬天”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敬”观念。儒家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法家主张“尊君敬法”,道家认为“万物将自化”。据此可知诸子百家( ) A.主动应对社会转型的挑战 B.重塑紧跟时代的道德规范 C.适应兼并战争现实的需要 D.建构内核一致的哲学体系 2.邹衍先后游历魏、赵、燕等国,宣传其思想,“适梁,患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撤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身亲往师之”。这表明( ) A.国君认同敬天保民的思想 B.天人感应成为主流观念 C.五行学说蕴含变革合理性 D.社会转型呼唤集权体制 3.春秋时期,北方有楼烦、林胡、赤狄、北戎、山戎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吴、越等诸侯国;至战国后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而南方也仅余楚、越两个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中原文化影响扩大 B.华夏民族认同形成 C.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D.南北文化交流加强 4.西周时期,王城规模庞大,大多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工商活动和居民区域零落分布,无明显功能分区。东周时期,王城规模缩小,呈现大郭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套宫城(宫殿和宗庙)结构,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以上变化反映出东周( ) A.工商业集镇的规模扩大 B.军事动荡与社会分化加剧 C.奴隶主贵族政治渐加强 D.中央集权与都城营建强化 5.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这一变化( ) A.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 B.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 C.反映了旧贵族的崛起 D.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到来 6.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熊渠自称“我蛮夷也”;后其国君又宣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这一变化体现了( ) A.社会秩序的崩溃 B.华夏认同的观念 C.诸侯争霸的格局 D.楚国实力的增强 7.春秋时期,北方有楼烦、林胡、赤狄、北戎、山戎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吴、越等诸侯国;至战国后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而南方也仅余楚、越两个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中原文化影响扩大 B.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C.华夏民族认同形成 D.南北文化交流加强 8.历史学家费正清指出“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变化,经济、政治都得到迅速的发展……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关于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子主张“德治”“民贵君轻” B.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墨子主张“兼爱”“性本善” D.韩非子主张“法治”,逍遥自在 9.从考古发掘的实物看,春秋战国时期,周王畿及三晋地区使用的是由农具铲演变而来的布币;燕、齐、赵等地铸行由工具刀演变而来的刀币;魏、秦、燕等国,开始出现一种新型的圆形有孔的货币,一般认为源自纺轮。这说明,当时( ) A.诸侯林立经济隔绝 B.商业贸易繁荣 C.区域分工已经出现 D.各国奖励耕织 10.下图为战国时期和汉武帝时期我国北方农牧区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这从侧面反映出汉武帝时期( ) A.农业生产工具革新速度快 B.农耕文明的区域有所扩展 C.郡国并行的局面宣告终结 D.民族之间矛盾已基本解决 11.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主题是( )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墨家 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道家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 A.构建官僚政治 B.重建政治秩序 C.加强中央集权 D.变革选官制度 1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如儒家的“民贵君轻”、墨家的“节用利民”、道家的“精神足民”论以及法家的“以政裕民”等思想。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